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58章:有没有办法弄到人参

第358章:有没有办法弄到人参


新年的喜庆氛围依旧如同轻柔的薄雾,弥漫在李家庄的每一个角落。
没过多久,来福便像一只欢快的小鹿,带着弟弟妹妹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地前来给李辰溪拜年了。
实际上,李旭强起初并不太想让孩子们去打扰李辰溪。
他想着大年初一的,大家都挺忙,也不想给人家添麻烦。
可来福这孩子,性格执拗得很,心里一直惦记着李辰溪平日里对他们的大方和照顾。
来福觉得,大年初一要是不来给李辰溪拜年,那可太可惜了。
他心里还暗自琢磨,说不定能从李辰溪这儿拿到一个大红包呢,肯定比父母给的要丰厚得多。
李旭强今年家里的经济状况稍微宽裕了一些,咬了咬牙,给了来福三兄妹每人一毛钱的红包。
要是放在往年,家里经济紧张的时候,最多也就给个五分钱,甚至有时候只能给一分钱意思一下。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大人们给红包更多的是图个吉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地花。
“大哥,新年好呀!”来福三兄妹一看到李辰溪,眼睛里瞬间闪烁起兴奋的光芒,紧接着,便脆生生地大声喊道。
随后,他们又恭恭敬敬地走到奶奶和老爷子面前,规规矩矩地磕头拜年。
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李辰溪早就料到孩子们会来,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将准备好的红包递了过去,温和地说道:“来福、来才、来芳,祝你们快高长大,往后可要好好学习,将来都能有大出息。”
每个红包里装着五块钱,这在当时的农村,可算得上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娶个媳妇可能也就花个十块八块的,这红包的分量不言而喻。
老爷子也在一旁乐呵呵地给三个孩子各发了一个红包。
虽说老爷子给的红包比不上李辰溪的丰厚,但也是他的一片心意。
毕竟亲孙子和堂侄孙,在待遇上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李辰溪发完红包,又转身从屋里抓了一大把花生瓜子,递到来福他们手中。
孩子们接过花生瓜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后的时间里,村里陆陆续续有不少小孩子也都慕名而来,给李辰溪拜年。
李辰溪向来都是来者不拒,热情地接待每一个孩子,并且都给了红包。
每个红包里装着五毛钱,这五毛钱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要知道,很多孩子从自己父母那里拿到的压岁钱,都远远没有这么多。
孩子们拿着红包,满心欢喜,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一趟拜年可真是太值了。
就这样,大年初一就在这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的拜年氛围中,悄然无声地度过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就到了大年初二。
对于李辰溪来说,他的假期也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明天就得返回城里上班。
李大福他们计划吃完午饭就启程回城,要是等到明天再走,时间就会显得非常紧迫,一路也会比较匆忙。
在农村,大年初二可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会有亲戚前来做客,嫁出去的女儿也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从大年初二一直到正月十六,这段时间都是走亲戚的高峰期。
走亲戚是汉族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民俗文化,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
亲戚之间通过相互拜访,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络亲情。
在不同的地方,走亲戚也有着不同的说法,比如“逛亲戚”“做人客”等等。
而在大年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尤为重要,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作迎婿日。
女儿回娘家的时候,都会带上精心挑选、准备的礼品,这些礼品在民间俗称“带手”或“伴手”。
在这段时间里,亲戚们你来我往,互相问候,大家聚在一起,围坐畅谈,聊聊家常,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也为那些许久未见的亲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让亲情在交流中得以延续和升温。
吃过晚饭,李辰溪也开始着手准备回城的事宜。
老爷子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孙子,心里满是不舍。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眷恋,但作为一个经历过风雨的长辈,他深知男人应以事业为重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开口挽留。
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生活和事业,常常不得不四处奔波。
即便心中对家人有着深深的牵挂,也往往身不由己。
这就如同后世,虽然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了,但人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996的工作模式成为了一种常态,很多人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亲情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常被无奈地搁置。
1961年的大年初二,也是钢铁厂上班的日子。
这是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和年前最后一天上班的情形一样,工人们第一天上班的首要任务就是打扫卫生。
大家齐心协力,将工厂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新一年的生产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同时,工人们还要仔细检查机器设备,确保设备没有任何故障。
在钢铁厂,机器设备可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机器设备出现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的故障可能会影响生产进度,导致生产停滞,给工厂带来经济损失;而大的故障则有可能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李辰溪一大早就赶到了工厂。
他脚步匆匆,刚走到厂门口,便被赵德志拦住了去路。
李辰溪心中不禁感到一丝疑惑,他看着赵德志,脸上露出询问的神情,心里想着:“赵哥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拦住我?”随后,他礼貌地开口问道:“赵哥,有啥事儿吗?”
赵德志的神色显得有些严肃,他看着李辰溪,认真地回答道:“李股长,我们杨科长找你,说是有急事。
”李辰溪听了,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
他想提前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接着问道:“赵哥,你知道杨科长找我是为啥事儿吗?”赵德志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说道:“不太清楚,我就听说事情挺急的。”
李辰溪又追问了一句:“那杨科长现在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别的地方?”赵德志点了点头,回答道:“在办公室呢。
李股长,实在不好意思啊,耽误你时间了。”
李辰溪摆了摆手,示意赵德志不用在意,他对厂里的布局了如指掌,于是独自朝着杨科长的办公室走去。
来到办公室门口,李辰溪停下脚步,抬手礼貌地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杨科长那熟悉的声音。
李辰溪推开门,走了进去。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只见杨科长正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纸,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杨科长一见到李辰溪,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就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看到了救星一般。
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和茶杯,起身给李辰溪倒了一杯茶。
李辰溪见状,心中充满了疑惑,他暗自思忖:这杨科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怎么突然这么热情?他不动声色,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
于是,他接过杨科长递来的茶,装出一副悠然的样子,轻轻抿了一口。
在钢铁厂里,保卫科的权力可不容小觑。
工人们平日里或许可以不惧怕其他部门的领导,但对于保卫科的人,却不敢有丝毫的得罪。
因为一旦不小心得罪了保卫科,那往后在厂里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厂里的规矩多如牛毛,工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小的违规行为。
平时,保卫科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小问题也就过去了;可要是他们严格按照规定办事,那全厂估计没几个人能完全符合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工人们都对保卫科忌惮三分的原因。
杨科长看着李辰溪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
他满脸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讨好地问道:“辰溪,你尝尝这茶,味道咋样?这可是我从一位老首长那儿好不容易要来的,珍贵着呢。”
李辰溪又品了品茶,然后简单地评价了两个字:“好茶。”
杨科长见李辰溪并不接自己的话茬,无奈之下,只好直奔主题,说道:“辰溪啊,你有没有办法弄到人参?”原来,杨科长的那位老首长,早年参加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身上落下了不少暗伤。
年轻的时候,老首长身体硬朗,还能扛得住这些伤痛。
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暗伤的并发症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
杨科长听说药膳对调理身体有不错的效果,便想做些药膳送给老首长,希望能帮助老首长缓解身体的不适。
他为此找了懂行的人帮忙咨询,对方告诉他,要做这药膳,还缺一株上好的人参,而且人参的年份越久,效果就越好。
药膳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
它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的共同指导下,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将中药与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巧妙地搭配在一起。
然后,运用独特的烹饪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精心制作而成的美食。
药膳不仅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还巧妙地“寓医于食”,将药物的治疗功效与食物的营养功效完美结合。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使得药膳既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又能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