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27章:棉衣

第327章:棉衣


李大忠迷迷糊糊从睡梦中被唤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起身去开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只见李辰溪站在门口。
“十六叔,您找我呀?我娘已经回村了。
您这是有啥事儿?”李大忠带着几分困意,礼貌地问道。
李辰溪摆了摆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说道:“没啥大事,我还以为你娘和你弟弟还没走呢,本想着送他们一程。
既然已经走了,那就没事儿了。”其实李辰溪也打算回村看看,最近村里还有些事牵挂着他。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辰溪便跨上自行车,沿着熟悉的道路往村子的方向骑行而去。
一路上,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带着些许凉意。
道路两旁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
回到村里,李辰溪径直朝着弹棉花的五哥李志隆家走去。
刚一进门,李志隆就迎了上来,满脸笑容地说道:“辰溪啊,你之前拿来的棉花,棉被都打好啦!还剩下不少棉花呢,你看这后续咋安排呀?”
前不久,李辰溪从家里翻出那些来自疆区的长绒棉,品质上乘,数量也颇为可观。
他想着冬天快到了,便把棉花送到李志隆这儿,拜托他帮忙打造几张厚实的棉被。
如今,这事儿总算是圆满完成了。
“还剩下多少棉花呀?”李辰溪好奇地问道。
其实,他之前还留了一部分棉花,交给三婶,并且给了一些布料,让三婶帮忙做几套棉衣,家里的爷爷、奶奶,还有来福等人,都能有一两套新棉衣穿。
“都在这儿呢,你瞅瞅。
”李志隆说着,把李辰溪领到一间屋子前,指着角落里堆放的棉花说道。
李辰溪往里一瞧,好家伙,剩下的棉花还真不少。
毕竟当初可是有好几百斤的棉花,就做几张棉被,肯定用不了太多。
李辰溪思索片刻,开口说道:“五哥,要不这样。
你去找些手脚麻利的人过来,我再去弄些布回来。
咱们给学校的孩子们每人做一套棉衣。
要是还有剩余的材料,就给村里的老人们也做一些。”
李志隆听了这话,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满是惊讶。
这么好的棉花,就这么打算送出去了?他在心里暗自感叹,还得是辰溪有这份善心和魄力啊!
“行嘞!我这就去找人。
”李志隆应道。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要是成了,对村里的老百姓来说,那可是大好事啊!谁家没个孩子,没个老人呢?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别说棉花了,就连粗布都不好买。
买布不仅得花钱,还得要布票。
就算是城里人,一年到头分到的布票也没多少尺,更别提农村了。
李辰溪还没来得及回自己家,便又骑上自行车出了村子。
说是去找布,其实他心里早有打算。
那些布匹都在商店的背包里呢,之前他通过“1元购”活动买了不少。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而这边,老五李志隆则赶忙先去找老支书和学校的校长李志高。
他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老支书家。
“志隆,咋啦?跑得这么急,出啥事儿了?”老支书看到李志隆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还以为村里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
李志隆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说道:“支书,辰溪之前不是找我做棉被嘛,现在还剩下不少棉花。
他打算把剩下的棉花做成棉衣,发给学校的孩子们。
要是还有剩,就给村里的老人也做一套。”
“啥?”老支书一听,顿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震惊。
他心里清楚,棉花在这个时候可是稀罕物。
李辰溪之前带回来的那几百斤棉花,他也去看过,那品质,简直没得说,外面就算有钱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这么好的棉花。
“这真是辰溪说的?”老支书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确认道。
其实,他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毕竟辰溪平时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村学校一直都是他重点关照的地方,现在村民们都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呢。
李志隆用力地点点头,说道:“是啊!他这会儿出去找布了。”
老支书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思考了一会儿。
最后,他停下脚步,认真地说道:“不能老是让辰溪一个人出东西。
咱们去找志高,跟他商量商量,让学校通知学生家长,做一件棉衣,每家出10块钱。
起码得把棉花的成本给辰溪补上。
咱们总不能老是占他便宜吧。”
于是,两人又匆匆赶到学校。
虽然今天学校不上课,但李志高校长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学校里忙活,晚上还要给村民们扫盲呢。
“给学生做一套棉衣?”李志高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愣。
最近天气转凉,他在学校里也注意到,有些孩子还穿着单薄的校服。
虽说教室里生着火炉,但还是有孩子冷得直发抖。
“没错。辰溪这孩子仁义,可咱们也不能总靠着他过日子。
你去联系学生家长,让他们每家出10元,给孩子买套棉衣。”老支书语重心长地说道。
其实,仔细想想,10元一件棉衣,对家长们来说,绝对是占了大便宜。
在外面,根本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棉衣。
当下,穿衣成本可不低,布料、棉料、衣料,样样都是紧俏物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三再接着穿。
在城里,一件“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售价高达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也要14元。
这上下一整套下来,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所以,哪怕是工薪家庭,买件新衣服都是件稀罕的奢侈事儿,更别说农村了。
就算是过年,大家穿的新衣服,也大多是自己买料子做的。
像这种能抵御寒冬的棉衣,没有20元以上,想都别想。
因此,10元给孩子买一件棉衣,家长们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且现在李家庄的村民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了,除了靠挣工分,卖菜也赚了些钱,过段时间村里还会再分一部分收益下去。
“好嘞!我这就去通知家长们。
”李志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作为校长,能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吃得好、穿得暖,更好地学习知识,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随后,老支书和李志隆又在村里找了十来个心灵手巧的农妇。
做棉衣这活儿,还得靠她们。
这些农妇平日里在家就经常做针线活,手艺那是没得说。
没过多久,整个村子都传遍了这个消息,说辰溪要给学校的孩子们做棉衣,一套只要10块钱。
家长们一听,二话不说,纷纷把钱交了上来。
“可惜啊,只有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才能买。
要是大人也能买,我都想给我家铁蛋买一套。”一位村民有些遗憾地说道。
10元一套的棉衣,就算是小孩子穿的,那也是相当划算啊!要是大人也有这待遇,他们甚至愿意出二三十块钱来买。
“还是现在的孩子有福啊!咱们以前……”另一位村民不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艰苦日子,哪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吃得好,穿得暖,只要专心学习和玩耍就行。
不久之后,李辰溪拉着一批成色不太好的布回到村子。
这些都是瑕疵布,是布厂的不合格产品。
一般来说,这种瑕疵布都是被工厂内部的人消化掉了。
可即便如此,在市面上,瑕疵布依旧很受欢迎。
一方面,买瑕疵布不用布票;另一方面,瑕疵布的价格相对便宜。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有这样既不用票又实惠的布料,简直是雪中送炭。
李辰溪得知老支书为他向家长们收取10元一件棉衣的费用后,先是一愣,随后哭笑不得。
不过,他仔细一想,觉得老支书说得也有道理。
爷爷奶奶之前也跟他讲过,不能一味地付出,不然有些人会把这种帮助当成理所当然。
要是哪天不帮了,反而会落得埋怨。
他深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道理,平日里遇到一些事儿,他还经常向爷爷奶奶请教意见呢。
“行,那我就收下这些钱吧。
”李辰溪没有拒绝,把钱小心地收了起来。
拿到布之后,那些被找来的巧妇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她们先给孩子们量尺寸,然后根据尺寸裁剪布料,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棉衣来。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9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