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202章:捞点功劳

第202章:捞点功劳


丁主任对打麦机的实测结果极为满意,心中已然盘算好回厂后的汇报事宜。
眼见天色渐晚,他决定即刻启程返回钢铁厂。
李辰溪见丁主任要走,赶忙热情相送。
在丁主任即将上车的那一刻,李辰溪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往车里塞了两样东西,动作娴熟又带着几分神秘。
“主任,您慢走啊!厂里事务繁忙,我就不远送了。”李辰溪一边帮着丁主任关上车门,一边满脸笑意地挥手告别,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
丁主任将李辰溪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心中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但他也清楚,下属送礼,更多是一种表达心意、表明态度的方式。对他而言,礼物本身的价值倒在其次,关键是李辰溪这份尊重领导的态度。
“明天记得回厂里一趟。”丁主任临上车前,认真地对李辰溪嘱咐道。
他心里想着,得为李辰溪好好请功,作为领导,自然不能亏待了有能力又积极的下属。要是让手下人寒了心,往后这工作可就不好开展了。
“好嘞,主任,您放心,我明天一准儿回厂。”李辰溪爽快地答应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丁主任随后向司机示意开车。这辆车可是钢铁厂的专车,平日里只有厂长等寥寥几位核心领导才有资格乘坐。
此次为了实地考察脱粒机的性能,厂里特意调配这辆车供丁主任使用,足见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车子缓缓启动,平稳地驶出李家庄。待车子开远,丁主任这才将目光投向李辰溪送的那两样物品。
一个是白色的泡沫箱,看起来方方正正;另一个则是一个普通的布袋子,袋子不大,软塌塌地躺在一旁。
丁主任先打开了泡沫箱,刚一揭开盖子,眼前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他都不禁瞪大了眼睛。
只见箱子里装着一对体型硕大的龙虾,那龙虾的钳子足有成年人的手臂那般粗壮,每一只估摸都有三五斤重,在泡沫箱里微微动弹着,尽显生猛。
旁边还摆放着十几个鲍鱼,个个都有半个巴掌大小,外壳在微弱的车内光线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丁主任曾去过南方沿海城市,对这些海鲜的珍贵程度再清楚不过。即便是在海鲜资源丰富的南方沿海地区,如此个头的龙虾和鲍鱼也实属罕见,绝对算得上是珍品中的珍品。
他瞬间意识到,李辰溪肯定有着独特的渠道,能获取这些珍贵的海产品,要么就是结识了一些神通广大的人物,不然根本不可能将这些海鲜完好无损地运到京城来。
“好家伙,这可是实打实的高端货啊。”丁主任喃喃自语道,心中暗自思忖,这么好的东西,自己都有些舍不得吃。
思索片刻,他决定先拿回去给岳父尝尝。岳父在他的仕途上帮衬颇多,送这样一份稀罕的礼物,既表孝心,说不定还能让岳父高兴,为自己的前程添砖加瓦。
接着,丁主任又打开了那个布袋子。袋子里装的只是一袋普通的花生,花生颗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丁主任看着这袋花生,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他瞬间领会了李辰溪的用意,这花生虽普通,却透着一股质朴的心意。
他将那袋花生放到一旁,对着开车的司机小李说道:“小李啊,这袋花生是辰溪送的,你拿回去尝尝。”
在丁主任打开箱子和袋子的时候,司机李富就忍不住偷偷地瞥了几眼。
听到丁主任的话,他心中一阵窃喜,连忙道谢:“哎呀,太感谢丁主任了!”他心里明白,这是丁主任的慷慨。
对丁主任这样的领导来说,一袋花生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他而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当下,能有这样一袋花生,那可是能让家人高兴许久的事。
“谢我干啥,这是辰溪的心意。”丁主任笑着摆了摆手,脸上的神情显得颇为豁达。
李富忙不迭地点头,心里暗自想着:“是是是,改天一定得找机会好好感谢辰溪同志,人家这是给咱送实惠呢。”
……
目送丁主任的车远去后,李辰溪转身重新回到小麦碾场。此时的碾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脱粒机在村民们齐心协力的人力驱动下,飞速地运转着。伴随着机器发出的阵阵轰鸣声,一把把金黄的麦秆被源源不断地送进脱粒仓。
在脱粒机内部复杂而精妙的机械结构作用下,麦粒与麦秆迅速分离,饱满的麦粒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从脱粒机的尾部不断掉落,不一会儿就在地上堆积成了一座小小的“金山”。
旁边,几位村民正手持木耙,忙着将这些散落的小麦收拢起来,动作熟练而又迅速。
老支书弯下腰,双手捧起一把刚脱粒出来的麦粒,仔细端详着。
阳光下,麦粒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颗颗饱满圆润。老支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这脱粒机的效果,远超他的预期,脱得干净利落,效率极高。
“这速度太慢了,至少还得两天”老支书直起身子,兴奋地对周围的村民说道,声音中透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
提前完成麦收,意味着大家能少受些累,还能有更多时间去安排后续的农事,这对整个村子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公社来的陈华站在一旁,望着那三台忙碌不停的脱粒机,心中犹如有只小鹿在乱撞,蠢蠢欲动。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走上前对李辰溪和老支书说道:“李支书,辰溪同志,你们看啊,这种机器要是能在咱们这一片推广开来,那对夏收、秋收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脱粒机,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李辰溪一听,心里瞬间明白了陈华的意思。陈华这是想借着脱粒机的事,为自己的政绩添彩呢。
他想让李辰溪让出一台脱粒机,带回公社,然后由他上报上级部门,争取将这种脱粒机批量生产,推广到各个乡村。
李辰溪心中暗自思忖,陈华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在这个时代,谁不想在工作上做出点成绩,为自己的前途铺铺路呢?
而且,李辰溪心里清楚,钢铁厂的领导肯定也会将脱粒机的事上报上去。
不过,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本就不同,脱粒机既与工业生产(钢铁厂制造)有关,又对农业收割意义重大。
钢铁厂上报,会得到工业部的关注和奖励;公社上报,则能获得农业部的表彰,两者并不冲突。
想到这里,李辰溪大方地笑了笑,点了点头,指着其中一台脱粒机说道:“行呀,陈同志,这台脱粒机,你们就搬回公社去吧。”
陈华闻言,脸上顿时笑开了花,仿佛一朵盛开的向日葵。
他连忙朝李辰溪抱拳致谢,语气中满是感激:“哎呀,辰溪同志,太感谢你了,你放心吧,公社有数,不得亏待你。”
以后你要是有啥事儿,尽管来公社找我,我一定全力帮忙。”
李辰溪笑着回应道:“好嘞,陈哥,以后少不了麻烦您。”
他要的就是陈华这句话。有了这句话,以后在公社里就多了一个能帮忙的人,往后村里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公社协调,也能方便许多。
陈华满心欢喜,连监督工作也顾不上了,赶忙招呼了两三名村民,一起动手将那台脱粒机往公社拉。临行前,他特意走到老支书身边,压低声音跟老支书低语了几句。
只见老支书原本就慈祥的脸上,笑意更浓了,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李辰溪瞧在眼里,虽没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心里猜想着肯定是好事。
“支书,啥事儿这么开心啊?跟大伙说说,也让我们乐呵乐呵呗。”
有个眼尖的村民好奇地问道,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
老支书故意卖了个关子,笑着骂道:“去去去,先把手里的活儿干好,等会儿再跟你们说。”说完,他拉着李辰溪走到一旁,小声嘀咕起来。
原来,陈华刚才悄悄告诉老支书,这次小麦收割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报数”。
这话听起来有些隐晦,但老支书和李辰溪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其中的意思,就是可以稍微留点粮食不上报。
这对李家庄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到时候交公粮的时候不用交那么多,村里就能多留些口粮。
在这个粮食紧张的年代,手里有粮,心里才踏实,村民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安稳些。
就算那台脱粒机不回来了,就冲着这一点,李家庄也不亏。
“这陈华以后可以多联系联系。”李辰溪听完,对老支书说道,眼神中透着几分认可。
“嗯,没错!”老支书用力地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有了公社的人在背后支持,往后李家庄想搞点发展,做点什么事,也能方便许多。万一公社里有人想刁难李家庄,也能提前得到消息,早做应对。
再说丁主任回到钢铁厂后,一刻也没耽误,第一时间就找到胡厂长等领导,详细地汇报了在李家庄的考察情况。他着重强调了脱粒机那优异的性能,以及它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厂长,您是不知道,这脱粒机在农村那可太实用了。
农民们用传统方式收割小麦,又累又慢,这脱粒机一出现,能大大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夏收、秋收的进度也能加快不少。”
丁主任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脱粒机的工作过程,脸上满是兴奋的神情。
“好!我和书记先去跟上级领导汇报,具体该怎么推广、生产这种脱粒机,我们明早再开个会详细讨论,大家务必准时到场。”
胡厂长神色凝重,郑重其事地说道。眼下北方即将迎来大规模的抢收工作,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把这种能造福广大农民兄弟的利民利器打造出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汇报完工作后,丁主任也没在厂里多做停留,小心翼翼地提着那箱海产,直奔老丈人家而去。
他刚才在路上又检查了一遍,那两只大龙虾还活蹦乱跳的,精神得很。在京城这个内陆城市,这么新鲜的大龙虾可是稀罕玩意儿,拿出去送礼,绝对有面子。
他心里琢磨着,老丈人收到这份礼物后,大概率不会自己留着吃,以老丈人的交际圈子,说不定会拿去送给更重要的人物。
要是因此能让自己在仕途上再进一步,那可就赚大了……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0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