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蜂蜜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有村民向老支书和大队长提议,把红薯做成红薯粉。
这个建议就像一阵风,迅速吹进了两人的耳朵里。
老支书和大队长听闻后,立刻凑到一块儿,脑袋挨着脑袋,认真地合计起来。
他们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觉得把库存一半的红薯用来做红薯粉,应该足够支撑到小麦收获的时候了。毕竟,小麦
收割的日子也没剩几天,已经近在眼前。
两人合计妥当,没有丝毫耽搁,马上找到村食堂的工作人员,把任务布置了下去。
老支书和大队长心里清楚得很,农忙马上就要来了,在这之前,得让村民们吃得稍微好点。
老是吃红薯,实在不是个办法,这红薯吃了饿得快不说,还让人一个劲儿地放屁,在村子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事儿可着实有些尴尬,让人受不了。
消息传到村民耳朵里,一听说要把红薯做成粉,还能进一步加工成粉条,大家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谁的嘴里不泛起馋意,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粉条那可算得上是稀罕的美味。
说干就干,村食堂瞬间热闹起来。只见食堂的工作人员们捋起袖子,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制作红薯粉的工作中。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忙着清洗红薯,有的负责把红薯碾碎,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仅仅过了一天,李家庄就收获了大量的红薯粉。
其实啊,这红薯粉说白了就是红薯的淀粉,不过要把它变成粉条,还得费不少功夫,后面的工序可复杂着呢。
接下来要打浆糊了。
这活儿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容易。所谓打浆糊,就是把红薯淀粉加热水熬煮,然后不停地搅拌。
在搅拌的过程中,还得一点一点地往里面加红薯粉,得把粉浆的浓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稀,像水一样,也不能太干,成了硬块,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粉条才会有劲道。
“嘿,用点力啊!你这搅拌的速度,跟蜗牛爬似的,没吃饭吗?”一个急性子的村民在旁边看着,忍不住大声催促道。
“你说得倒轻巧,要不你来试试?站着说话不腰疼。咱村都多久没吃上米饭了,哪有力气啊!”
被催促的村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呼呼地反驳道。他心里委屈极了,这活儿本就累人,还遭人埋怨,这口气可咽不下去。
说实话,这搅拌粉浆的活儿,真的和工地上搅拌水泥浆一样累人。
在没有搅拌机的年代,搅拌水泥可是最让人头疼、最耗费体力的活儿
。为啥呢?因为这浆糊和水泥浆一样,黏性特别强,搅拌的时候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它们均匀混合。
“你们三个,赶紧过来帮忙!”眼看搅拌的进度太慢,有人赶紧又喊来了三个人,加入到搅拌的队伍中。
一个大大的缸里装着半缸淀粉浆,几个人围在缸边,双手紧紧握住搅拌棍,咬紧牙关,一下又一下地搅拌着,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滚落,滴在地上。
李辰溪原本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大家制作红薯粉,心里还想着等做好了,带点回去尝尝。
可当他看到搅拌粉浆的人汗如雨下,汗水不停地滴落到粉浆里时,心里顿时一阵膈应,瞬间没了品尝的兴致。
不过在这个时代,大家对这些可没那么讲究。能有东西吃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卫生不卫生。
想想后世被人嫌弃得不行的地沟油,要是放在这个年代,恐怕一出现就会被抢光。
在大家眼里,只要能填饱肚子,管它干不干净,先吃了再说。毕竟,只有活下来,不被饿死,才有资格去谈健康。
而且,这点汗水,和后世那些五花八门、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当然,这和阿三街头那些用恒河水制作食物的场景还是不一样的。
起码在这里,制作过程没有用脚踩,也没有用胳肢窝夹,卫生条件不知道比阿三的好多少倍。
只是李辰溪亲眼看到了汗水滴落的场景,心里才会觉得不舒服,要是没瞧见,估计也就大大咧咧地吃了,不会这般纠结。
“烧水!”这时,一个对红薯粉条制作流程了如指掌的村民站了出来,开始指挥大家下一步的工作。
就在不远处,已经架好了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有人拿起一个特制的漏勺,那漏勺是用葫芦水瓢改造的,中间被戳了几个大小均匀的小洞。
他满满地舀起一大勺粉浆,动作迅速地移到开水锅的上方。只见粉浆从漏勺的小洞中缓缓漏出,一接触到滚烫的开水,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条细长的粉条,像丝线一样落入锅中。
这一步,在制作粉条的行话里,叫做“漏丝”。通过这一步,很容易就能判断粉浆是否合格。
“大家瞧好了啊,如果漏下的粉条粗细均匀,还不容易断裂,那就说明粉浆的状态刚刚好。
要是粉条下得太快,还老是断裂,那就说明粉浆太稀了,得赶紧掺些干淀粉进去,再用力揉一揉,增加面的韧性。
要是下条困难,速度特别慢,而且粗细不均匀,那就是粉浆太干了,得再加些湿淀粉调和一下。”那位指挥的村民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着。
“快弄起来!”粉条在锅里煮了一会儿,沉入锅底后又慢慢浮了起来,这时,指挥的村民大声喊道。
只见有人迅速用长筷子把粉条捞起来,放入旁边的冷水缸里,进行第一次降温处理。
“你们几个听好了,马上把粉条挂到木棍上,接着放到那个缸里涮一涮,随后拿出去晾着,直到干透。”
接着,指挥的村民又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续工作。经过第一次冷却的粉条,需要用手整理成一束一束的,然后穿到木棒上,再放入另一个冷水缸里,进行第二次降温处理。
在冷水中,大家不停地摆动着粉条,直到粉条变得松散,不再粘连在一起。
最后,把粉条拿到室外晾晒。经过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吹拂,这些粉条渐渐变得干燥,就成了我们平时常见的红薯粉丝。
“这粉条,到底咋吃才好吃呢?”看着晾在外面的粉条,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畅想美味了,口水在嘴里直打转。
“猪肉炖粉条呗!那味道,想想都让人馋得慌。”一个村民舔了舔嘴唇,满脸向往地提议道。
“你可拉倒吧,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呢!”另一个村民毫不留情地泼了冷水,“咱村哪来的猪肉啊?在这年月,猪肉可是稀罕玩意儿,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再过个十天八天的,咱村不是要杀猪吗?”这时,有人突然想起了什么,大声说道。原来,依照历年的习惯,每至收麦前夕,村里一般都会宰杀一头猪,好让大伙改善一下生活,美美地吃上两顿。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猪肉炖粉条,那可是绝配,一般用的就是红薯粉或者土豆粉。这道菜,在大家心里,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对呀对呀,就做猪肉炖粉条!”大家纷纷附和道,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闻到了猪肉炖粉条那诱人的香味。
……
到了下午,阳光依旧炽热地洒在李家庄的每一个角落。
一群孩子像一群小鸭子似的,簇拥着来到李辰溪家。
他们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鼻子也肿得老高,模样看起来有些滑稽,却又透着一股纯真。
“十六爷爷,我们找了好多蜂蜜亚,你快看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后那一大桶蜂蜜和蜂巢小心翼翼地放到李辰溪的跟前。
这些蜂蜜,孩子们馋得不行,心里多想立刻尝上一口,可家里人再三叮嘱,一定要把蜂蜜给十六爷爷送来。
他们心里清楚,如今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饭吃,有书读,还有衣服穿,这一切都多亏了十六爷爷。
家里的长辈们常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所以他们虽然心里不舍,还是乖乖地把蜂蜜送来了。
李辰溪看到这群孩子,先是一愣,等看清他们鼻青脸肿的模样,心中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孩子们肯定是为了找这蜂蜜,被蜜蜂蛰了。这份心意,他实在难以拒绝。
李辰溪轻轻地把蜂蜜放到一旁,然后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孩子们,一个个都过来,让爷爷看看。”
他让孩子们一个个凑到跟前,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他们被蛰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替他们拔掉蜜蜂的蜂针。
他心里明白,蜜蜂一旦蜇人,往往会因为刺针无法顺利拔出,导致内脏受损,甚至丢掉性命,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本能,也是一种无奈的牺牲。
处理完蜂针后,李辰溪转身走进屋里,拿出一块肥皂,又端来一盆清水,调制了一些肥皂水。
他轻轻地用肥皂水给孩子们擦拭被蛰的地方,一边擦,一边耐心地解释:“孩子们,蜜蜂的蜂毒是酸性的,咱们用这碱性的肥皂水擦一擦,就能缓解肿痛啦。”
孩子们乖乖地站在那里,任由李辰溪摆弄,虽然被蛰的地方还有些疼,但他们的心里却暖乎乎的。
“等等,先别走。”就在孩子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辰溪突然喊住了他们。
他再次走进屋里,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些孩子们平时喜欢吃的零食走了出来。大白兔奶糖、麻花、果脯,还有牛肉干,一样样地摆在孩子们面前。
李辰溪可不想占孩子们的便宜,他觉得孩子们送来蜂蜜,自己也得有所表示。
“来,孩子们,这是爷爷给你们的。大白兔奶糖每人五颗,这麻花两指大的,给你们三块,果脯抓一小把,还有这香浓的牛肉干,每人一块。”李辰溪一边说着,一边把零食分发给孩子们。
孩子们接过零食,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欢天喜地的笑容。
大白兔奶糖的香甜滋味,他们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前不久十六爷爷给他们的,那份甜蜜至今还留在舌尖。在他们心里,十六爷爷总是最懂他们,从来都不会让他们失望。
用这些蜂蜜换这些零食,孩子们觉得太划算了,心里别提多乐意了。
于是,众人争着抢着说道:“十六爷爷,下回再瞧见蜂蜜,我们一定都……”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辰溪打断了:“下次看到蜂巢,你们可千万别自己去弄,赶紧回来找爷爷,别再傻乎乎地去给蜜蜂蛰了。爷爷知道怎么取蜂蜜,用烟熏一熏,把蜜蜂熏跑就行。
专业的采蜜人啊,根本不需要什么防护措施,就能轻轻松松采到蜜。你们可别冒险。”
“好!”一群孩子异口同声地回应道,声音清脆响亮,在村子上空回荡。
送走这些小家伙后,李辰溪看着那一大桶蜂蜜和蜂巢,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处理那些蜂蜜,他要把蜂蜜从蜂巢中一点一点地提取出来……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0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