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府江山 > 第248章 兴

第248章 兴


冬日早早到来。

    淮泗天寒地冻,氶城内,建威将军府却热火朝天。

    “生了没有?”刘道规焦急的在外等待着,曹家的婢女来来往往,比刘道规更急。

    京口老家传来的消息,兄长的妾室张阙生了个男孩,取名刘义符,另一个小妾孙氏也快了。

    老刘家总算有了男丁。

    母亲萧文寿喜不自胜,长长出了口气,风风光光的祭祀了刘家先人,又宴请了京口父老。

    “生了,生了,是女儿。”

    曹思霏一路小跑过来报喜。

    刘道规心中一阵郁闷,又是个女儿,兄长生了男丁,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今时不同往日,已经成了封疆之吏,手握兵权,家大业大,没有男丁,就像水中浮萍一样。

    这个时代,最注重的便是宗族血缘子嗣。

    寻常人家,若是子嗣不多,经常会受到邻里外人的欺负和蔑视……

    “女儿……就女儿吧,以后再努力,就叫兰君。”

    有些事情强求不来,只要能生即可,大不了再娶几房小妾,刘道规就不信生不出儿子来。

    不过心中还是生出几分欢喜来,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骨肉。

    曹思霏安慰道:“夫君莫急,不是还有一个吗?沈家妹妹差不多也是这几日。”

    刘道规点头,“你也要努努力,这几日府内和曹家的事放一放,咱们抓紧些。”

    曹思霏脸上升起红云,成亲几年,多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生了,沈夫人也要生了……”一个婢女大喊大叫,吸引了所有人目光。

    稳婆和婢女们又跑向东厢。

    刘道规也想跟去看看,却被曹思霏拦住,“你不能去,小心沾染了秽气。”

    “行吧……”

    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刘道规老老实实的等在外面。

    半个时辰过去,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响彻全府。

    “恭喜将军,是儿子,儿子!”婢女们抢着前来报喜。

    刘道规有些难以置信,“真的?”

    “这怎会有假?生的跟将军一般模样呢!”

    “哈哈哈,好,赏,府中军中所有人赏粮五斗!”刘道规大喜过望。

    这么多年心病,总算生出儿子,

    今年兰陵、鲁郡丰收,琅琊、东莞那边收成也不错,府库充实,拿出几千石出来赏赐,算不得什么大事。

    如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是战乱,粮食价格暴涨。

    五斗米,能卖到十缗钱。

    “多谢将军!”

    婢女们欢欢喜喜的去了。

    刘道规还在外面等着,这时代规矩多,女人产子一个月后,丈夫才能看到自己的儿女。

    “哎呀,夫君怎还在此?”曹思霏出来,也是满脸喜色。

    “你说该给咱们的孩儿取什么名字?”刘道规手足无措。

    曹思霏想了想,“夫君用兵于淮泗,刘家他日必定大兴,不如叫刘义兴如何?”

    “刘义兴,好名字。”刘道规反复念叨了几遍。

    “将军,北方重大军情。”院外传来孟干之的声音。

    一听是重大军情,刘道规不得不离开。

    院外,孟干之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燕军大败于参合陂!”

    “大败?”刘道规升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孟干之娓娓道来:“慕容宝、慕容德、慕容麟与拓跋珪对峙于五原,拓跋珪截断燕军与中山的联系,散布流言,燕军皆以为慕容垂已死,无心恋战,适时姚秦援兵赶到,燕军三面受困,会天大寒,燕军粮草冬衣不足,焚船而退,却不料黄河结冰,拓跋珪踏兵渡河,燕军无备,慕容宝慕容麟不合,彼时大风平地而起,黑气如长堤,笼罩燕军,魏军趁乱突袭,燕军大败,俘虏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等文武官员几千人,五万降军尽数坑杀之。”

    刘道规简直无语,拓跋珪太离谱了,渡河时黄河结冰,决战时,沙尘暴先一步袭击燕军,比当年光武帝流星坠敌营还要夸张。

    刘道规和刘裕这些年打的都是苦命仗。

    动不动就是一两千人要对付敌军数万人马,脑袋别裤裆上,才杀出一条血路。

    拓跋珪就不一样,简直跟白捡一样。

    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这种宠儿。

    慕容垂当年与桓温对峙枋头时,也是遇上了淮泗大旱,运河减流,晋军粮草不济,不得不后退。

    如今参合陂一战,全部葬送了。

    拓跋珪在这一战中,不仅足智多谋,还心狠手辣,五万降军直接坑杀,算上死在战阵上的燕军,燕国的八万精锐全部葬送了。

    燕国的脊梁也被打断了……

    慕容垂这些年南征北战,没怎么经营后方,损失八万精锐,绝不是元气大伤那么简单。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一战深深影响北国的形势,以及天下的走势,北国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燕军这一败,国内的各种问题都会浮出水面。

    半个月后,北面再度传回消息。

    燕国征东将军平规聚集博陵、武邑、长乐三郡人马,占据鲁口,公然发动叛乱,海阳令平翰起兵于辽西,响应平规。

    慕容垂令镇东将军馀嵩攻打鲁口。

    但鲁口跟枋头一样,乃是河北要塞,当年是司马懿进攻辽东时,凿滹沱水入泒水以运粮,筑此城以屯粮。

    司马懿的德行自然受人诟病,然而他的战略眼光却是一流,鲁口夹在滹沱水、泒水之间,易守难攻。

    到了年初,北方消息传回,馀嵩大败!

    慕容垂不得不撑起老骨头,率大军东征……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地回暖,原野中子规声阵阵,泗水两岸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

    燕国经历如此惨败,暂时顾不上南面。

    南面妖贼经过蒜山之败后,又蠢蠢欲动,聚集大军于海上,准备发动下一场大战。

    妖贼几次大败,还能卷土重来,足见已经晋室失去了人心。

    而刘牢之依旧驻扎在山阴,对蒜山之战漠不关心。

    刘道规送去表明心迹的奏疏,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其实换作任何有权谋之人,都会大力笼络,毕竟都是彭城刘氏的人,血脉相连。

    这个档口,刘氏联合起来,好处最大。

    但刘牢之却没有任何表示……

    刘道规感觉自己热脸贴了冷屁股,倒是朝廷赏赐了一箱五石散,一车美酒,三十个美女……司马元显还写了一封私信,大谈风花雪月之事,还邀请刘道规明年新亭聚会……

    比起十五六岁的司马元显,刘牢之在政治上幼稚的可怕。

    让他坐在北府都督的职位上,害人害己,害了所有北府军。

    如今,淮泗反而成了天下最平安之地。

    那几千军户陆续赶来,充实了任城、高平、瑕丘等地,经过一冬的辛苦耕耘,所有荒废的田地都被开垦出来。

    为了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刘道规下令免除两年田赋,第三年后,十税其五,第四年十税其四,以此降低田赋,直至十税其一,轻徭薄赋。

    不过奴隶就没有这种待遇,十税其八,只留两成维持他们的生计。

    以淮北土地之肥沃,绝对够用了。

    泗水两岸六成的田地被奴隶耕种,足够维持军用,仅去年就有二十三万石的存余。

    虽然其中有一半是粟米、豆等粗粮,但也是粮食。

    而每次大战,很多士卒按照以往惯例,会自备粮草和军械,减轻了粮草的负担。

    总之,如今刘道规治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幢民和军户有了粮食,就会培养子弟习武,加入军中。

    奴隶为了早日分到土地和女人,积极性空前。

    关键,刘道规治下没江左的那股腐朽风气,在刘道规的影响下,所有人都实心用事,不用到处钻营。

    钻营也没用,治下四郡,全部都是军管,以战功说话。

    没上过战场之人,别说面对军户和幢民,就是在奴隶面前,说话也没什么底气。

    “燕国如今自顾不暇,属下以为,可以趁机攻取东平、泰山诸郡,进而拿下兖州!”王元德特意跑来进谏。

    刘道规却摇头,“你可知燕国为何会惨败?”

    王元德道:“慕容宝无能,慕容德慕容麟各怀心思。”

    “除了这些,最主要的便是燕国常年征战,内政不修,外强中干,我们去年花了这么大的精力方才拿下泗水以西,今年又要攻取东平、泰山,甚至是兖州,你不觉得步子迈的有些快了吗?别忘了,慕容垂还没死,仍有反击之力。”

    这年头土地到处都是,问题的关键是人口,麾下只有两万余户的人口,能控制泗水中上游,已经不容易了。

    拿下东平泰山没有意义。

    慕容隆将人口迁去了滑台和邺城,北面已经没有多少油水。

    相反,如果占据这些地方,还要花心思经营。

    刘道规现在连泗水以西都没经营起来……

    “是属下思虑不周,有些急切了。”王元德王仲德败于慕容垂之后,亲族伤亡大半,血仇不共戴天,见燕国大败,自然想要早些报仇雪恨。

    “时机未到,不可强求。”刘道规沉住气。

    如今是夯实基础,大力屯垦的时候。

    树大招风,不仅北面慕容垂还活着,南面还有司马家,刘道规若是擅自北伐,收复兖州,到时候朝廷的压力就来了。

    节奏时机非常重要,盲目扩张,并不是什么好是。

    如今南北都处在剧变之中,只要稳住,刘道规感觉会有更大的机遇到来……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39121448/67852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