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府江山 > 第233章 攻

第233章 攻


泗水在淮北蜿蜒成一个弧形,平阳刚好处在心脏位置,周围几郡距此均不超一百五十里。

    不过大战一打起来,位于泗水前沿的鲁城将面临泰山慕容绍、瑕丘段速骨、元城慕舆腾三部的围攻。

    压力极大。

    而这一战能不能打好,关键就看鲁城扛不扛得住压力。

    刘道规带着骑兵与刘广之一起赶去鲁城视察。

    此地刚好位于泰山的西南麓,北、东、南三面环山,泗水自东向西蜿蜒而过。

    刘广之这两年也没有闲着,加固了城墙,还在泗水对岸修建了一座坞堡,作为鲁城的屏障。

    城中储备了大量火油、山石、箭矢,除了两幢士卒及其家眷,还收容了北方南下的流民,足有六千之众。

    城外修了堑壕,铺上了鹿角,防备骑兵突袭。

    刘广之也算一员宿将了,今年三十四五岁,参与过淝水之战,也追随谢玄北伐过,在防守方面逐渐展露出天赋。

    这两年鲜卑骑兵之所以没有南下劫掠,正是因为他守好了北大门。

    “段速骨和慕舆腾并不和睦,慕容绍徒有其表,只需一幢精锐,再配以城中青壮,我便能让胡人匹马不得南下!”

    刘广之性格沉稳,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有把握。

    慕容家堪称名将者,除了慕容垂,也就慕容德、慕容隆、慕容农、慕容凤区区四人而已。

    其他人一言难尽。

    慕容绍沾了其父慕容恪的光,被慕容垂封为太原王,但并没有什么出名战绩,当初慕容隆横扫兖徐,慕容绍却被辟闾浑逼退,导致燕国没能拿下青州。

    对比其他几人,实在过于平庸。

    “我给你两幢人马,再加一校征虏中兵,鲁县不容有失。”

    不是刘道规不相信他,而是鲁城是这一战的棋眼所在,对面的燕军至少四万。

    鲁城现在一千六的精锐,再加上城中的青壮,应该能挡住燕军的围攻。

    “领命!”刘广之也没有托大,点头同意。

    回到平阳城,各部人马已至。

    长矟如林,铁甲如强,旌旗如云。

    四千余步卒结成五个阵列,黄、玄、白、赤四色旌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的猛虎栩栩如生,仿若活过来一般,欲择人而噬。

    八百骑兵一线排开,人高马大,森冷的长槊宛如獠牙,银色铁甲闪烁着寒光,就连胯下战马也覆上了一层披甲,以减弱箭矢的伤害。

    这两年士卒们都能吃饱饭,精锐士卒顿顿有肉,精神气明显不一样,一个个身强体壮,兵戈气中充满了雄性的力量感。

    “可敢与索虏一战乎?”刘道规振臂而呼。

    “驱除胡虏,复我河山!”

    吼声之大,地动山摇,惊起田间地头的鸟雀,黑压压的冲向天空。

    田地间正在劳作的农夫纷纷抬头,望了过来,不过他们眼中没有惊恐,而是欣喜和期待。

    “三日之后,起兵,北伐!”

    身为这个时代的男人,北伐是最大的志向和抱负。

    只要有人愿意举起这面大旗,就会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

    只可惜现在的刘道规只是一个太守,没有太多的权力,掀起的北伐,声势太小。

    但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星星之火亦可成燎原之势。

    阅兵结束,士卒们各自退下,回去准备。

    八百骑兵却留了下来,分成两部,毛德祖、王仲德各领四百骑,每骑双马,负十日之粮,作为先锋,渡过泗水,杀入燕国境内。

    一边袭扰,打乱燕军的部署。

    一边吸引燕军出城。

    刘道规则率步卒驱后,见机行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刘道规现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据燕军的行动,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高平、任城、山阳、泰山、东平,周围任何一郡空虚,都会成为攻打的目标。

    “有此四百精骑,燕军皆不足为虑,除非慕容垂这把老骨头亲至!哈哈哈……”王仲德一扬马鞭,骑兵向西北面冲去。

    毛德祖则向刘道规拱手:“此战之要害虽在鲁城,然决胜之机,却在泗水,我军若能控制泗水,则进退自如,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点刘道规早就想到了,“我已令李大目的水军在下邳待命。”

    “属下告辞,参军保重。”

    “你也要保重,遇上硬茬儿,能打着打不能打就走,保存实力为先,北伐大业非一朝一夕之事。”

    “领命!”

    所有将领中,毛德祖北伐的意志最坚决,他家乡在荥阳,氐秦覆灭后,胡人失去枷锁,肆意杀戮,他全家老少都死在胡人手上。

    八幢之中这样的人很多,全都与胡人有永不共戴天的血仇。

    北方大地,不仅有鲜卑人,还有匈奴、氐、羌、丁零、龟兹、西域白胡,就连当年为祸一方的羯人也并未完全断根,在北方仍有一定的势力。

    二将一前一后,策马向西北面奔去。

    刘道规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远方地平线上。

    只凭手上五千人马,自然难以攻破燕国城池。

    慕容隆在泗水之西坚壁清野,加固城防,如今手上捏着三万人马,虽然大部分都是西燕的降军,但一直在厮杀征战,战力不会太弱。

    有备无患,刘道规又动员了八幢青壮和奴隶,一共三千三百人。

    都有过厮杀的经验,很多人原本就是翟魏或者燕国的士卒,分一把刀,就能上战场。

    连编制都不用,跟着黄、玄、白、赤各色旗幢往前冲就行。

    八幢最大的优势就是动员能力强,无论打仗还是劳作,配合默契。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赏赐跟正军一样,一颗敌军人头,换一斗米或三百钱,立下战功者,不用等十年,立即转为幢民!”

    所有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奴隶。

    这两年在八幢中生活,日子过得都不错,先不管吃的是什么,至少都能吃上一口饭。

    比起在北方到处吃死人肉要强。

    “杀敌!”几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丁零人仰天咆哮,仿佛野兽一般,连眼珠子都红了。

    “要的就是这股气势!”刘道规哈哈大笑。

    存在即合理,事实上这个时代很多异族并不反感当奴隶,他们以前在部落中日子过得也没比努力强多少。

    活下去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而刘道规给了他们上升的可能,自然也就愿意卖命。

    麾下的丁零、乌桓、鲜卑奴隶几代人生活在中土,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

    境内的青壮和奴隶绝不止这么点人,不过春耕临近,三千多人差不多是极限,再多就要影响耕种了。

    刘道规率四千余步卒和三千义从赶到泗桥。

    二月季节,春寒料峭,河水中仍有一些未完全融化的浮冰。

    对岸大地一片苍莽。

    斥候来来往往,穿梭于两岸。

    才五天,就送回第一道捷报,毛德祖和王元德击败燕军慕容进部,杀敌七百余众,缴获战马两百匹!

    虽然是一场小胜,却非常激励士气。

    要知道这是骑兵与骑兵之间的正面对决,燕军一向以骑兵自傲,却败于毛德祖和王仲德之手。

    “燕军不过如此,干脆杀过泗水,攻打高平!”刘遵最先激动起来。

    刘道规道:“高平的慕容隆和任城的平幼两部可有动静?”

    斥候拱手,“皆按兵不动。”

    “那就再等。”刘道规并不着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平、任城都是重镇,燕军若是铁了心缩在城池之中,刘道规手上的这点人马的确无可奈何。

    跟慕容隆打过交道,对彼此的实力都心知肚明。

    平幼也是极度小心谨慎之人,两年前一战,慕容隆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他稍遇挫折,掉头就走,导致了慕容隆和慕容宙的大败。

    刘道规感觉在泗水之西很难打开局面。

    如今就看泗水之北的慕容绍、段速骨、慕舆腾三部,总之一句话,谁露头就是先打谁。

    毛德祖和王仲德胜了一场后,再无建树,燕军全缩在城中,二人只能率军侵入山阳郡。

    刘道规留王仲德镇守泗桥,率军北上,在泗水之南策应毛德祖和王仲德的骑兵。

    人还在半路,前方捷报传回,刘广之纵兵夜袭,烧毁慕舆腾的营帐三百多顶,俘虏两千多头牛羊返回。

    “我怎么感觉燕军越来越弱?这么打下去,轮不到咱们出手了。”刘遵满脸疑惑。

    刘钟道:“会不会是索虏示弱之计?”

    比起两年前,燕军战力的确下降了不少。

    刘道规浏览着斥候送回的各种消息,“应该不是示弱之计,敌强我弱,他们七八万人马,用不着对我们示弱。”

    其实燕军战力也就那样,当年刘牢之两万大军支援邺城,两次击败慕容垂,解了邺城之围,如果不是北府军争抢财物,被慕容垂抓住机会,也就没有现在的燕国了。

    而慕容垂连灭两国,疆域极具膨胀,兵力也大为增长。

    但问题是,要养活这么多人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刘道规看来,燕国只是虚胖,慕容垂推行的还是前燕的老一套,分封诸王,各部大人自率部落,自治一方。

    就像慕容隆,麾下兵力增长到三万,但大部分都是翟魏、西燕的降军,并无多少斗志。

    精锐不是短期内就能行成了,东拼西凑弄出人马,至少需要三四年的磨合期。

    而燕国吞灭西燕一年都不到……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39121448/678521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