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避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盐渎的动静闹得有些大了,朝廷竟然增派了两千人马过来。
“镇守广陵是假,趁虚而入是真,刘牢之南下,朝廷有意加强对北府的掌控,京口那边也增加了王恺的五千人马!”
袁鹤消息灵通。
刘道规疑惑道:“朝廷哪来这么多兵马?”
建康形势也非常严峻,桓玄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将水军调往新洲,威慑建康周围,又令大将皇甫敷率八千精锐镇守姑孰。
“两个月前,北面流民帅温详、赵岩等携一万七千户南下,投奔朝廷,被封为颍川太守。”
“温详?”刘道规听说过此人。
原江州刺史温峤族人,太元十一年(386年),温详在东阿起兵拒燕,屯于济北,被朝廷授为济北太守。
太元十二年(387年),北伐失利,谢玄被朝廷罢免,北府军退回彭城,慕容垂趁机南下,兖徐青诸州不战而降,温详在济北被慕容隆击败,逃奔彭城,麾下三万户尽归燕国。
没想到这人蛰伏了几年后,又在淮北拉起了一支流民军。
但慕容垂灭了西燕后,转手令慕容隆和慕容绍大军屯于边境,温详慑于其兵势,引部众南下。
这支流民军的到来,正好给司马家回了一口血。
刘道规冷笑道:“这个时候竟然还有心思管北府,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
袁鹤却道:“道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桓玄虽然步紧逼,但一时片刻难以起兵,大不了朝廷退一步,恢复其父当年的声势,而北府不一样,凭借击败妖贼,刘氏势力越来越强,你兄弟二人姑且不论,其他尚有刘袭、刘宣之、刘藩、刘粹等刘氏将领,朝廷怎会不忌惮三分?莫要忘了,当初王恭是怎么死的……”
的确,讨伐妖贼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刘氏将领。
继有彭城刘氏的刘裕刘道规刘宣之,也有沛县刘氏的刘藩、刘粹,还有东平刘氏的刘袭,此人也是北府老将刘轨之弟。
而刘藩是刘毅的三弟,骁勇善战,颇受刘牢之青睐。
京口距建康一步之遥,几乎无险可守。
司马家与桓氏是姻亲,还有互相妥协的可能,大不了跟以前一样,让桓玄如其父桓温一般独掌朝政,互相拉扯。
这是士族高门内部的事,但刘牢之是谁?
寒门武人,有过背叛王恭的污点,自然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这次击退妖贼,刘道规和刘裕至少混了个员外散骑常侍,刘牢之连一句口头嘉奖都没有……
如今刘牢之的精锐在山阴,朝廷这个时候不派人来挖墙脚,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司马元显本来就不擅长治国,内斗才是他的天赋。
若能掌控北府,就增加了跟桓玄谈判的筹码……
八十年来,士族高门都是这么玩的,而现在刘牢之成了一个异类,手握重兵,骁勇善战,权势还在不断增长之中,今年还没到五十岁,这让朝廷里的那一群高门怎么睡得着觉?
袁鹤继续道:“除了调派人马过来,朝廷委任王愉为徐州刺史,镇广陵,将刘轨、何谦、诸葛侃、高素诸部调往建康,驻防石头、历阳等地。”
朝廷分化北府的心思已经摆在桌面上了。
王愉是王国宝、王绪之弟,太原王氏出身。
江左风云激荡,但朝中坐着的还是那几家。
不过这显然是司马家最后的挣扎,改变不了大局。
“那么这个王愉就是来收征虏兵权的?”刘道规自然明白这种布置背后的意思。
“王愉、温详来势汹汹,广陵城中还有高雅之,道则切不可掉以轻心。”
温详在济北起兵,抵抗燕军,虽屡战屡败,却总能再次爬起来,本事不小,而且败在慕容垂手上,并不能说明他是酒囊饭袋。
以流民对抗百战精锐的燕军,这种胆量就非常人可比。
这些拿下的流民帅都是有些本事的人。
“那就让他们玩呗,我走还不成么?”刘道规笑了一声。
本来就没想在广陵城中多留,一个征虏中军而已,真正应该跟他们斗的是桓弘,但这厮见势不妙,跑去江陵祭祖……
“道则是要北上兰陵,暂避其锋?”
“双拳难敌四手,我一个人要对付他们这么多人,上面又没人照应,留在这里不是吃亏吗?”
如果是在战场上,他们再来一倍人马,刘道规都不惧。
问题是,这些人的官职比自己大太多。
除了王愉、温详、高雅之这些人,广陵还潜伏着刘毅、孟昶这伙人,刘道规留下,这群人就有了共同目标,联手对付自己。
但若是离开,按他们习性,一定会狗咬狗……
“嘶……你在广陵经营了这么多年,舍得放手?”袁鹤吸了一口凉气。
“谁说我要放手,我只是暂避其锋而已,是我的东西他们拿不走。”刘道规早就厌倦了跟这些人尔虞我诈。
还不如去北方,跟胡人痛痛快快的血战一场。
军户在射阳陂,盐渎那边早就与私盐贩子形成了联盟,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两地互为犄角,互相照应。
袁鹤点头:“此时北上倒也明智,慕容隆、慕容绍虎视眈眈,的确需要防守,留在广陵,反而受制于人。”
“桓弘不在,还请司马下个军令,你我一同率所有征虏中军北上。”
“道则……要带上我?”袁鹤满脸动容。
“他们找不到我的麻烦,定会刁难你,不如一起北上算了。”刘道规真心实意。
只要是帮过自己的人,从来都不会忘记他们。
“道则好意,我心领了,我在广陵经营二十多年,到处都是我的人,还怕他们,别忘了,我也是士族,汝南袁氏。”
提起自己的门第,袁鹤满脸傲然。
江东所谓的这些士族高门,在汉魏中朝时,除了一个太原王氏,其他几家根本排不上名号。
而汝南袁氏一手掀起了汉末风云,底蕴比江左高门不知强了多少。
而且他擅长的便是左右逢源,这么多次风浪,他依然屹立不倒,足见其能力。
王愉这些人不待见寒门,却不会为难身为士族的袁鹤。
刘道规想了想,道:“你留下来也好,有个内应。”
“我袁某人一辈子玩鹰,还不曾被鹰啄了眼。”袁鹤竟然开起了玩笑。
一改往日遮遮掩掩的做派。
这也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我兄长刘怀慎和舅父赵伦之,还请袁司马照应一二。”刘道规可以走,但军户和盐渎走不了.
八幢初城,盐场初见规模,必须有人罩着,刘怀慎和赵伦之不能走。
将他们托付给袁鹤是最好的选择。
“小事一桩,你走了,这些人定会寻刘毅的麻烦。”袁鹤点头答应下来。
桓弘不在,出兵手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刘道规上了一份文牍,袁鹤盖个印章,就算成了。
而朝廷那边干什么都慢,九月初收到的消息,到了十月中旬,两千人马才刚到竹里。
刚到竹里也就罢了,细作传回的消息,王愉竟然邀请了一干名士,拜访佛寺,祈求苍天剿灭妖贼……
王愉这种做派,刘道规心中也就有底了。
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士族高门并未因为危机重重,而做出半分改变,如果徐州刺史是温详,刘道规或许还会忌惮三分,但他是流民帅,朝廷必然不会信任。
这些人来广陵,能不能斗得过刘毅都是问题。
袁鹤快人一步,带着十几车的财货,跑去竹里捧王愉的臭脚,主动拉近关系。
刘道规不禁苦笑,他在这方面也算天赋异禀,不是所有人都能弯得下腰。
袁鹤最厉害之处便是能屈能伸。
不像其他士族眼高于顶,不介意臣服于刘道规这个寒门之下。
高珣却看不上他,特意跑来提醒:“袁鹤知晓我们的虚实,若投王愉,危害极大,不可不防。”
“他是聪明人,知道谁强谁弱,也会看清形势,乱世已至,司马、王、谢、庾,一代不如一代,他们自己都顾不上自己,怎会真心待他?”
刘道规放心的带着人马乘船北上,沈月菡、沈月薇、玉奴几个女眷也跟着一同北上。
沈月菡和玉奴怀上了,留在广陵不放心。
那些人斗来斗去,没什么下限,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阴损下作的手段都用的出来。
刘家怀上血脉不容易。
收拾妥当,刘毅却特意派人送了一封密信,还是那些废话,什么刘家人要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戮力王事,信的最后,竟然是向刘道规借钱……
“娘的,借钱都借到我头上来了。”刘道规直接一把火将信烧了。
今时今日他已经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过这人非常会钻营,其兄刘迈本来是殷仲堪的掾吏,后投奔了桓玄,颇受重用,升为竟陵太守。
其弟刘藩和族弟刘粹跟着刘牢之讨伐妖贼,出生入死,颇得重用。
虽不及刘裕和刘道规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但也是后起之秀。
若不是这两层关系,刘道规早就动手清理刘毅了。
不过留着他也无所谓,这几年的接触,逐渐摸清了他的脾性,也是一个好高骛远志大才疏之人,几次反复横跳,却没什么起色。
留着他,能遮人耳目。
而且两边也不存在竞争关系,他走的是名士路线,结交的都是士族,刘道规走的是底层路线,收士卒人心……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39121448/67852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