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14章 杨嗣昌:酒水不错,我也弄些去

第614章 杨嗣昌:酒水不错,我也弄些去


“这不是张衡所说的吗?”

既然回了一趟京城,对于京中皇帝的言论,杨嗣昌自然是打听过的。

对于脚下的大地是个圆球这件事情,杨嗣昌虽然心中难以接受,但背下来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皇帝都认可了,头皮发痒么去唱反调。

“这套说法是张衡提出的,但郭守敬证明了。”

见到这小子抬杠,李之藻不由的翻了一个白眼。

“这次去朝鲜,打仗的事情你们的,我们也有我们的事情。”

“我们这次出来,陛下还给了一个任务,就是让我们算上一算,我们脚下的这个球的曲率是多少。”

“曲率?那是什么?”

听到李之藻口中蹦出来的陌生词语,杨嗣昌的脑门上一堆问号。

“嗯。。。”

看着杨嗣昌睿智的眼神,李之藻沉默一下后,解释道。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些复杂,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曲率就是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想来你在海上漂了这么久,也已经发现了,即便是有千里眼和高高的桅杆,但在海上,人眼能够看到的距离是有限制的。”

“而出现这个限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个叫做地球的存在,是有曲率的。”

说着,李之藻从袖中摸出一本书,递给了杨嗣昌。

“这是我从徐光启的《几何原本》中,摘抄出来的简述,你若是有时间了可以好好看看。”

“好。”

闻言,杨嗣昌连忙从李之藻的手中接过了书,当做宝贝似的放入了袖中。

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在京中的文武百官眼中,就是一个薛定谔的猫。

他存在,但也不存在。

存在,是因为徐光启确实是翻译出了这本书。

不存在,是因为徐光启没翻译完,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书就落到了皇帝的手中进行校准,根本就没在市面上发售,想弄都没地方弄去。

上有所好,下必效耶。

皇帝喜欢杂书的行为,在以前的那些东林掉书袋的眼里是离经叛道,但如今朝堂上敢这么说的人已经不多了,更多的都是皇帝读啥我读啥,以求写出来的东西在皇帝那里能入的了眼。

“杨总管,李监正。”

就当两人往船长室走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校官来到两人身边,拱手道。

“吃食已经准备好了,还请两位移步。”

“好。”

也不推辞,李之藻当即跟着对方向着船上的伙房走去。

在一艘木船上,厨子是一个非常考验技术的活。

因为你需要在将饭做熟的同时,还要保证不会将船给点了。

当然,能作为杨嗣昌的旗舰,这个问题是不需要考虑的,有着特意做出的灶头。

而且大容量的船上,装载有不少的煤炭用来生火。

“这味道不错。”

手中拿着一根铁签子穿着的大红龙虾,李之藻吃的满嘴流油。

渤海湾上的海虾,又叫红虾、赤虾、大青虾,本地人也叫汪子虾,肉质紧实滑嫩,入口甘甜,没有土腥味。

手掌大小的虾子,带着壳儿,去掉虾线后,从中间一分为二,摸上盐、蒜泥、辣椒串好,经过烤制后,滋滋的冒油,蒜泥和胡椒入味。

而在海虾外,还有白灼梭子蟹、海蛎汤、炖蛏子、烤飞鱼,不是临出发时从市场上买的,就是顺手从海里弄上来的好东西。

“来点儿?”

从腰间解下一个葫芦,享受的喝了一口后,李之藻将葫芦递给了杨嗣昌。

“这是?”

从李之藻手中接过红葫芦,嗅了嗅其中的味道,杨嗣昌不解的问到。

“地瓜烧,临走之时,陛下让人送给我的。”

人在海上生活,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风湿。

海风吹的多了,再是强壮的人也要面临风钻骨头的问题。

什么?
军队不能喝酒?

开什么玩笑。

现代之前,很多国家漂在海上的水手,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酒鬼。

原因也很简单,在海上淡水很难保存,而葡萄酒、白兰地、杜松子酒这类酒水则很容易保存。

欧洲人进入美洲,搞起了种植园后,发现了比上述酒水更便宜的酒水——朗姆酒。

从古巴开始,以甘蔗为原料,方便酿造的朗姆酒迅速席卷了加勒比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

乃至于有种说法,用朗姆酒在海上能钓到加勒比海盗。

至于说吃海鲜喝酒,会导致尿酸增高,嘌呤堆积,风湿更严重。。。

吃饱了撑的才会考虑的问题。

“爽快。”

学着李之藻的样子喝了一口葫芦中的酒水,杨嗣昌顿时斯哈一声。

“这酒可真烈,比我给转运司兵丁配的那黄酒辣的多了。”

“这是给人喝的,都不是最烈的。”

“我听说军中还有一种法酒,是用来裹伤口的,比这还要烈。”

听到杨嗣昌的话,李之藻摇了摇头。

“这地瓜烧的酿造之法,早就在京中传开了,你就想着弄上些?”

“想要得自己买,但哪里有钱去买啊。”

闻言,杨嗣昌先是瞟了一眼,发现宫里那个派来的太监不在后,才开口道。

“而且,就算有好东西,也先是配给京营,再给后军、中军两个都督府还有天津水师,哪里能轮到我们这些三娘养的。”

三娘养的,这是皇帝重金养军后,现在大明军丁中的一种说法。

亲娘养的,自然就是豹韬、虎贲、龙骧等京营亲军,那真的是皇帝用真金白银在养活。

二娘养的,就是曹文诏的中军都督府、熊廷弼的后军都督府两府府兵,天津水师,以及四川王三善麾下整编出来的川军。

直属府兵都是有明确的数额,每年也能拿到真金白银,待遇上也是好一些的。

而三娘养的,就是原来的卫所兵丁,以及从卫所兵丁之中拆分出来的转运司、巡检司兵丁了。

对于这些人,朝廷的新政惟一的好处,可能也就是在职责之外,允许捞外快了。

就比如说转运司的兵丁,只要完成朝廷的转运目标,你再运些什么,都是不会管的。

当然,税是一定要纳税的,朝廷转运的物资也要纳税。

和以前的不同就是,纳税之后转运司可以拿着税票去户部退税。

这个也是对地方一种限制了。(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