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牵星过洋,华夏古人的聪慧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李公,我们这是去打仗,你带这么些人去,是不是不太合适?”
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繁星点缀夜空。
天津城的军港之中,一面大红色的长幡,上书【东海总管杨】五个大字,随风飘扬在港口之上的一艘万石巨舰之上。
看着聚集在船头夹板上望着天空的一群人,杨嗣昌的脸皱的跟个苦瓜一样。
本来以为,接下去朝鲜搞一波事儿的活就已经够为难人了,但那里想到,还有这么一难等着他呢。
现在杨嗣昌年纪轻轻,就已经爬上了皇帝随口编出来的一个正三品的“东海总管”的位置。
然而此刻,这本该属于是他的旗舰,却被李之藻带着一群人给占据了。
虽然这钦天监监正只是个正五品,而他这个东海总管是正三品,但杨嗣昌还真不敢让人将李之藻一行人给赶走。
且不说谁能经常见到皇帝,就是印信的制地,就让杨嗣昌硬不起来。
没办法,谁让他皇帝临走前,为了避免给日后留下一些问题,让人临时用木头给他刻了个东海总管印。
当然,为了让人干活,免的杨嗣昌觉得自己会卸磨杀驴,朱由校还给了杨嗣昌一块礼部侍郎的印信,不过这个是虚衔,让他作为和朝鲜沟通使用的。
“你在这渤海湾上飘了两三年,就没发现这星图是错误的?”
听到杨嗣昌的话,李之藻先是低下头扭了扭僵硬脖子,而后才一脸古怪的问道。
“你到底是怎么带着船队在辽东和天津之间往来的?”
“错?哪儿错了?星图错了有什么关系吗?”
闻言,杨嗣昌可谓是一脸懵逼。
“我带人在这海上航行,全都靠着那些个年迈的舟师,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一辈子漂在海上,其中有不少的人还是从当年援朝的船队中下来的。”
“我可是亲眼见识的,他们就是闭着眼睛,都能引导着船队来往辽东。”
“得亏神庙当年援助过朝鲜,这天津还能让你找到可用之人。”
闻言,李之藻直接被气笑。
“不然啊,你小子再是命大,我琢磨着你都得漂到倭国去。”
感情这小子带了这么久的船队,对于牵星术是一点儿都没用心的了解过啊。
笑着摇了摇头后,李之藻转头对身后的人喊了一句后,拉着杨嗣昌往船舱方向而去。
“贝盛,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可千万给我在星图上标注错误。”
“老师放心。”
听到李之藻的呼喊,一个手中正举着一个牵星板的年轻天文生口上只是口上动了动,但眼睛依旧盯着天上的星辰。
天文生,唐代隶属司天台,明清则隶属钦天监,人数有六十个,分属天文、时宪、漏刻三科,掌管观候推算,由钦天监通过考试从监生生员中补选,优异者可升补博士或参加科举。
当然,这都到王朝末年了,钦天监里大多数的人也都改了路子,和阴阳混淆,权毫势要之家若是死了人,总会有人找他们择日入殓。
不过,这用心找起来,矮子里还是能拔出来高个的,这个贝盛,就是钦天监中难得的一个头脑聪明,而且还仔细的研究过牵星术的人。
而说到牵星术,就需要提到星图。
简单的就可以理解成后世科幻小说中,航行宇宙时用到的地图。
华夏大地上,星图的第一个版本,应该是西汉张衡在担任京都洛阳担任太史令期间,著作的《灵宪图》。
这张图上记载了较亮的星星2500百个,常明的星星124颗,有名的星星320个。
《灵宪图》中对星星的记载,与后世天文学的记载大致相符。
为什么说大致呢,因为星星也是会变位置的,这就导致张衡的星图很多地方不准确。
大明使用的星图,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后,根据途中的天文观测记载,由钦天监所绘制。
然而,在大明皇帝捣腾出坐标系这一概念后,钦天监所存的星图,就不够用,或者说失准太多了。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常年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是必须要会牵星术的,不然漂到哪儿去都不知道。
在这个年代,牵星术就是后世的导航系统。
华夏近代三大屈辱,银河号事件,为什么最终硬生生的将委屈给咽了下去。
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导航系统让人给拿捏的死死的。
导航系统信号给你一掐,没了指引,真的是上炕都费劲,近海都出不去。
没了导航的银河号,飘在公海上直接就成了铁棺材,你就是说不送货了想回家都不行,只能就近找地方停靠。
因为没了导航就不认识回去的路,天知道会跑到谁家海域里面去!
导航就是眼睛,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地球大气层上面,套了四套不同的导航系统,米国佬的GPS,华夏的北斗,毛子的格洛纳斯以及欧共体的伽利略。
欧美两边,也不是一条心。
这玩意儿,你可以不准,但不能没有。
而彼时,没有导航,大明沿海的一些渔民行船出海后,却依旧能找的到回家的路。
他们可能不懂什么叫做牵星过洋,什么叫牵星术,但根据常年积累下的经验以及对周遭海域的熟悉程度,连牵星板都不用,直接举起手掌对着星星比照一下,通过看星星在多少只手指上,就能大概的估算出自己的位置。
在航海的过程中,参考天空中某颗或者几颗星星的位置,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当年的郑和船队,以【过洋牵星图】作为导航,【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最终【牵星为准,所实无差,保得无虞】。
而在星图中的星星记载的星星越多,牵星术就会越是精准。
而现在,李之藻带着钦天监的天文生们出海,他们的任务很是简单。
根据那日在南海子中,一群人倒腾出来的计算方法,重新对星图进行校准,同时用皇帝最新定义出的【角度】这一概念,完成大明天文学的革新。
“对于我们脚下是个球的事情,前元之时,郭守敬就已经证明了。”
同杨嗣昌一起走在前往船舱的路上,李之藻给杨嗣昌普及起了科学知识。
“那一次,东至高丽,西至云滇,南到琼州,北尽铁勒,四海勘验。”
“最终,郭守敬以四方所测图例为证,得出了:惟谓海水附地共作圆形,亦焉地如鸡子,中黄孤居天内。”(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