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99章 汪应蛟:看我另辟蹊径

第599章 汪应蛟:看我另辟蹊径


“算学宝鉴?”

看着带着本大部头书籍来到南海子的汪应蛟,朱由校忍不住挑了挑眉头,看着汪应蛟好奇的问到。

“朕不是让你有时间,就和孙如游一起,对着三经新义修考纲吗?”

“你怎么研究起算学了?”

“启奏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汪应蛟心中忍不住颤抖了一下,开口道。

他总不敢说,他实在是没胆子对着理学开炮,所以打算曲线绕道了。

“修改教纲之事,关乎天下学子,臣不擅经学,不敢轻易置喙。”

“臣精于算学,陛下又有加算学于科举之心,然朝廷并无考纲。”

“故此,臣就想要请修算学考纲。”

“这样啊。”

对于孙如游和汪应蛟在礼部衙门的议论,朱由校并没有收到汇报,对于汪应蛟的变化也不知原因。

然而,面对一个主动提出来干事的人,朱由校自然是不会拒绝。

“算学的事情,朕自己写了一部份,你先看看。”

从椅子上站起来,在身后的书架上一阵翻找,找到了自己写出来的一份数学教科书,让刘时敏拿给汪应蛟。

“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来寻朕。”

“本来算学考纲,朕打算让徐光启将这份担子挑起来,但他现在去了辽东,估计八月份才能回来,这件事情你就先做,等他回来了,和他多碰一碰。”

“臣遵旨。”

闻言,汪应蛟点了点头,开口道。

“臣听闻,徐尚书精于西夷算学,若是能够从旁应证,想来是极好的。”

“你说的不错,闭门造车要不得。”

点了点头,朱由校对这种经年老吏的办事能力是肯定的。

“这样,朕再从内帑拿两万枚银币出来,让人专门找个地方给你用。”

“此外,古今通集库里的藏书,随你阅览。”

“臣谢陛下天恩。”

听到皇帝给了经费,汪应蛟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跪地谢恩道。

今天来为了什么。

不就是不愿意去和毕自严在算学考纲的问题上扯皮么。

这倒不是说毕自严不赞同修。

而是毕自严这人,名字中不愧是有个严字,不但严于待人,更严于律己。

毕自严也是个算学大师,这事他肯定是要参与的。

但要是让毕自严自己参与到预算制定中,为了凸显朝廷国法森严,肯定是要长期公示的。

所以为了方便,还是从皇帝内帑拿银子,然后让度支司复核吧。

带着皇帝的圣旨,汪应蛟喜滋滋的离开了南海子。

当他回到衙门不久,眼睛一直在他身上盯着的孙如游在听说事情后,叹了口气,坐在了椅子上。

雷没丢出去,有些失望。

“孙公,这汪老爷子不上钩啊。”

看着表情郁闷的孙如游,魏广微不由的开口道。

“那接下来。。。”

从南京回来已经有一个月了,现在礼部的事务,基本上都要过在魏广微的手中过一手。

孙如游对汪应蛟的算计,魏广微,或者说整个礼部上下都在等着结果。

没办法,礼部是翰林院的自留地,而翰林院是天下文化荟萃之所。

早在嘉靖末,徐阶这种心学分子就已经进入了翰林院,可想而知这到了天启年间,理学和心学的传播范围。

皇帝让人将三经新义送到礼部衙门的手中后,整个礼部上下人都是麻的。

别说是对着编写新的考纲了,就是能忍着心中不适看完的,那都是猛男。

而给汪应蛟的那份摘录,更是突出一个儒家子弟的“断章取义”,全都是抄录出来的王安石“大逆不道”之语。

实在没办法,他们就指望着用这个来恶心皇帝一下,好让皇帝别用三经新义了。

“这东西送给陛下,恐怕我们都要挨板子。”

没有回魏广微的话,汪应蛟手指在桌面上,那本给汪应蛟的“摘抄”的副本上点了点,开口道。

“歪嘴和尚唱邪经的事情,是陛下最为厌恶的,我们若是这么做,与那些东林恶徒有何区别。”

“可是这三经新义。”

闻言,魏广微伸手挠了挠头。

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在根本上就在和理学唱反调。

而大明的科举,是用朱熹批注的五经作为参考读物。

完全就可以说,大明的进士们,对于三经新义,根本就难以接受。

“这东西别说是当做考纲颁布天下,就是摘录出一部分来用,恐怕都会惊起波澜。”

“哎。”

叹了口气,孙如游额间的眉头皱的更神。

“此事暂且搁置吧,我找机会,和毕阁老、周阁老商议一番,看能不能拿出个章程来。”

“那就全赖汪公了。”

闻言,魏广微连忙拱手恭维一句。

斜眼看了一眼魏广微,孙如游心中不由的撇嘴。

这厮,可真的是个小人。

不过,他孙如游的退休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就等时间了,而修考纲的事情,最终还是要落在下一任礼部尚书的头上。

有这后生头疼的。

就当孙如游思索之时,一个礼部文书从外面从从走了进来。

“尚书公。”

将一份公文放在孙如游身前的桌上,礼部文书开口道。

“蓟镇总督王在晋报,察哈尔的林丹汗要派使者入京。”

“已经在京营的护卫下到了大宁。”

“这都第几波了?”

听到文书的话,孙如游皱了皱眉头。

“第四波。”

闻言,那文书无奈的开口道。

“那林丹汗甚是嚣张,总是狮子大开口的提条件。”

“还是挨打挨得少了。”

闻言,孙如游嗤笑一声,想到了皇帝对林丹汗的评价。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打仗这种事情,一般来说,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强大的将弱小的彻底给扬了。

第二种,是双方谁都奈何不了对方,打到最后双方都不愿意打,最终以一个面子吃亏,里子吃饱,一个面子吃饱,里子吃亏而告终。

现在,大明选择的明显是第一条路,要彻底的解决草原的问题。

但是林丹汗却是想着第二条路,想要让大明面子吃亏。

他提出的一堆条件里,大宁可以给大明,但他要和大明结叔侄之国。

这种条件,大明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但是让林丹汗这厮出兵来打啊,这厮又不肯。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大明这边的态度已经表达的很清楚,想要让大明屈服,有种你就出兵来打。

现在,孙如游明知道和林丹汗的使者谈不出个什么结果来,但也只能耐着性子去谈。

打归打,谈归谈不是。(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