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孙如游:汪应蛟啊,你是没啥说的了吗?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你是没什么能和陛下说的了吗?”
在听闻了汪应蛟的来意后,孙如游瞪着一双老眼,满是无奈的看着对方。
“大宁的官员都配属齐全了?物资都押运过去了?朝廷新的屯田卫所百姓都出发了?”
一改过去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孙如游连连将现在户部衙门所要面临的问题都给问了出来。
“闲的没事做,你哪怕是去宝泉局巡视他们的造钱呢,你和陛下谈什么学问呢。”
“有事儿?”
从孙如游的话中听出了不对劲的味道,汪应蛟一皱眉头,开口问道。
“你知道,陛下最喜欢看的几本书,都是什么吗?”
没有正面回答汪应蛟的问题,孙如游问出了可能会让天下儒生颤抖的问题。
也没等对方回答,汪应蛟就自顾自的说到。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陛下尤重法家杂书。”
“对于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也就仅仅翻看了几遍后,就将之束之高阁。”
“西苑大火之时,陛下书房之中的众多书籍,其他的书都被抢了出来,惟独礼部送去的四书五经被烧了。”
“从刘时敏口中得知这件事后,我谁都没敢告诉。”
“你现在。。。哎。”
说到最后,孙如游忍不住一跺脚。
“陛下让我根据三经新义重修考纲,我一直都在拖延。”
“你现在这一谈,陛下就又想了起来。”
“。。。”
听到孙如游的话,汪应蛟沉默了下来,许久后,才开口道。
“《春秋》之后史笔无大伦,唯记事耳,士子遂不读史书。”
“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之文游,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元无文。”
“这是所谓的后七子中,王世贞之语。”
“儒学已是这般,既不读史书,又不敬前人。”
“孟子有言,既信书,则不如无书。”
“该改一改了。”
“此事若是做下,必留千古骂名。”
听到汪应蛟的话,孙如游脸色难看的摇了摇头到。
“公不见,张居正之事乎?”
“致良知,而后知行合一者,方为君子。”
听到孙如游的话,汪应蛟一手按着他身前的桌子,同时道。
“汪某虽不敢自称为君子,然却有追随张公之心。”
“昔年,张太岳有救急存国之心,汪某年幼,为奸人所骗,上书弹劾于他。”
“宦海生涯数十载,至今方知张公之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听到汪应蛟的话,孙如游双眼盯着对方,仿佛是想弄明白,对方说这话,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嘴上说说。
对视了许久之后,兴许是累了,孙如游叹了口气,弯腰从脚边的箱子中,拿出了一本大部头的书。
“你比我更适合做一部尚书。”
从箱子里拿出一本装裱精良的书放在桌面上,孙如游自嘲的笑了一声道。
“这是我令人私下里,抄录的一本《三经新义》,你先回去读上一读。”
“稍后,我就让人将新编的考纲送到你府上,你先读上一读。”
“好。”
见到孙如游将东西给了自己,汪应蛟当即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回户部衙门的路上,坐在马车中,手中捧着一本明显是手抄出来的书,汪应蛟不由的感叹一句。
这台阁体的字,写的就是漂亮,也不知道是翰林院那个编修抄录出来的。
没等汪应蛟翻看多少周官新义,马车就在户部衙门口停了下来。
路过户部大堂,进了自己的班房,汪应蛟又翻出了孙如游写的考纲看了起来。
然而,没看几页,汪应蛟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书上的内容,怎么感觉,有些大逆不道呢?
这一刻,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孙如游说这事儿要是做成了,怕不是要遗臭万年。
众所周知,不管是大明的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在南宋朱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这一点上,哪怕是王阳明够狂,也只是敢说是后人对朱熹的理学理解有误。
然而,孙如游做出的这份考纲,或者说三经新义的摘要,却是直接就推翻了整个理学的根基,重新将儒学的发展,拉回了理学最初萌芽的阶段——王安石斗法时期。
理学的根基是什么,是当年的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最终悟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而程颢为什么会提出这套理论呢?
是因为在其在宋神宗王安石当政期间,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
用史书上的话说就是,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但实际上,就是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直接在剧烈的党争中,从朝堂上滚蛋了。
而王安石的荆门新学中,最广为流传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已经表明了王安石的态度。
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以生也;末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以生也;末者,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而后万物以成也。
王安石认为,自然规律是人力不能改变的,人也不应加以干预,但是对于需待人力而后成的事情,人就不能无言无为。
通俗的说,和理学这种搞唯心主义的人不同,王安石,他是个唯物主义战士。
而以唯物主义所编写出的《三经新义》,和这传了不知道多少代的心学、理学,他从根上就不对付。
孙如游摘抄出来的三经新义,光是看了几页,几乎就要干碎汪应蛟几十年来所接受的“儒家”教育了。
此刻,汪应蛟算是真正的明白了,为什么孙如游连一份初稿都不敢给皇帝送去了。
这玩意儿要是送到皇帝案头,然后刊印天下。
那恐怕这满朝文官,起码有一半儿得疯。
这已经不是在挑战人的价值观了,而是对封建王朝的根基,董仲舒搞出来的天人感应那一套都在挑战。
双手颤抖的合上桌面上孙如游的抄录,汪应蛟只觉得眼前的桌子无比的滚烫。
你说他嘴怎么这么贱,一时兴起,和皇帝讨论学术问题呢?(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0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