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高兴过后,是没缘来的恐惧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不过,在立太子之事上,朱由校却是有另外一个疑虑。
那就是二龙不相见。
对于这句话,穿越者自然是不信的。
但不信不代表没其中没问题。
当然,这到不是觉得自己身上所谓的龙气会克死自己儿子什么的。
大明最后一个以嫡长子继位的皇帝,是武宗正德。
然后,他绝嗣了。
等到嘉靖以小宗入大宗后,这事情就变的不正常了起来。
世宗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两个月,夭折。
第二个儿子,嘉靖十五年十月出生,十八年立太子。
嘉靖二十七年,老师夏言坐罪处死。
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加冠,十七日患疾,未几,暴疾而亡,谥庄敬太子。
自此之后,听信道士陶仲文【二龙不相见,见必损其一】的鬼话,嘉靖别说是立太子了,甚至于连儿子都不见了。
终嘉靖一朝,再没有立过太子。
你以为,被逼到这程度就够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
嘉靖从老三隆庆往后,还有五个儿子,后人依次称之为景恭王,颍殇王,戚怀王,蓟哀王,均思王。
除了景王朱载圳,活到了嘉靖嘉靖四十四。
是的,他死在了嘉靖前面,而且还落得个无子国除的地步。
二十九岁的人了,没儿子。
而嘉靖其他的四个儿子,就没一个活过三岁。
像嘉靖那般,一次退让,那就必然是处处退让,最终什么都落不下。
事实证明,软肋这种东西,不是你想藏就能藏起来的。
当面对别人的威胁时,你不能退缩,只有用更狠辣的回击告诉别人,这是我的软肋,但你要是敢碰,就必须死才有效果。
龙有逆鳞,触之必亡。
现在,董应举将立太子的事情拿出来说,他不知道董应举这是什么意思。
“算了,立太子这种事情,还是要趁早,不然就别想有个安生日子了。”
思索了许久之后,朱由校将奏本递回给刘时敏道。
“奏本上,你代朕批上【知道了】三个字就行了,如果还有人送上来这种奏本,一律都这样批复。”
说着,朱由校又思索了一下后道。
“你私下里放出风声,就说等皇长子满三岁之时,行册封大典。”
“奴婢明白了。”
听到朱由校的话,刘时敏赶紧点了点头。
毕竟,太子的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太敏感了。
虽然皇帝现在只有皇后一个女人,外带着一个伴嫁的小丫头,但天知道等日后有了其他嫔妃生下儿子后,会不会再闹腾出来个国本之争。
现在皇帝明确表示出等三岁之后就册封,对外臣如何不知道,但对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来说,这就是大好事了。
别的不说,最少若是日后徐婉儿问起来,他这个大太监也不用对皇后撒谎,再莫名其妙的背上个挑拨帝后关系的罪名。
示意刘时敏滚蛋后,朱由校蹓跶进了内堂,就看到了已经哄着孩子睡下的徐婉儿。
看着睡的香甜的母子两,朱由校的眉头紧紧的皱起。
不知为何,他的心中,第一次升起了一阵恐惧。
深吸一口气,将脑中的杂乱之感甩了出去,脱掉外衣后,抱着徐婉儿,嗅了嗅对方身上浓重的奶香味,朱由校沉沉的睡了过去。
皇长子的出生,让初春的京城,沾染上了一丝喜气。
然而,皇帝得来一个儿子的喜气,却是不能让宝泉局少卿赵晗高兴起来。
是的,局正,他现在升官儿了,从正七品的主事升到了正五品的少卿。
但是,升官儿并不能高兴,因为随着朝廷对南直隶下重手,抄没所得的银两是越来越多,而宝泉局需要压印的银胚也越来越多。
大规模压印银币,尤其是积攒的银料已经过了千万两,上千吨。
宝泉局的工匠们倒还好,只是累些,但工钱是拿的足足的。
但宝泉局的官员们就惨了。
银币铸造这件事,对于工匠们而言,只是个生产任务,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个政治任务,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偷奸耍滑余地,必须要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务。
为了提高银币压造的产量,整个宝泉局上下,对皇帝提出的标准化生产线规划,是执行的最彻底的一个衙门。
啥?改压制为铸制能提高产量?
想多了。
压制银币,最核心的部件是压印机的钢印。
有了钢印,有个小锤,在石头上打个洞,做好银胚都能敲出银币来(抗日时期不少兔子用这办法打造过不少银元)。
而铸造银币,且不说铸造银币的表现那黑斑如何去除,光是做泥模就比压制做钢印所耗费的时间久的多了。
对于如何继续扩大宝泉局的产能,宝泉局上下的一众官员们,是将脑袋上的毛都快给揪秃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烦恼写成一道奏章,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太庙之中,给一众老祖宗上完了香,报告了一下自己的儿子满月了。
方才出了太庙,朱由校就忍不住将一份一路揣到京中的奏本递给毕自严。
“以前的时候,头疼是因为没钱。”
“现在有钱了,朕的脑袋是更疼。”
“这么多的银子堆在这宝泉局里花不出去也是个问题啊。”
“谁能想到,有一天居然会因为银子太多而烦恼。”
“短时间里,是花不出去的,连花的地方都没有。”
听到皇帝的话,不待毕自言答话,代户部尚书的汪应蛟就先开口道。
“就算是动大工修殿宇,京畿附近也实在是抽不出足够的人手来务工。”
“而若是从其他州府雇佣百姓,恐怕就会误了今岁的春耕。”
剥离了国帑管理,财政下发后的户部,如今更像是一个负责收税和农业鼓励的行政衙门。
对于花钱这事上,户部现在的话语权在减小,但却依旧是一条很粗壮的大腿。
别的不说,光是调动民夫这种事情,就需要户部来统筹。
但根据汪应蛟在袁世振走后,对户部职权短时间的行使,他发现如果按照袁世振给户部定下的规矩,现在的户部是花钱都没地方花去。
因为钱拿出去根本就没能做的事情。
这情况,若是让太庙之中,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穷鬼看到,恐怕非得将朱由校这个货给打上一顿。(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884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