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211章 回师与顺天清田

第211章 回师与顺天清田


第211章  回师与顺天清田

        “熊大人容禀,我们内喀尔喀五部,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看着站在上首,一脸怒气的熊廷弼,内喀尔喀的使者蔡清此时表现的异常卑微。

        “去岁,草原上又遭了白灾,我们牛羊马匹损失惨重,种地也没个好收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万望熊大人看在,前番我们盟主率诸部联军在铁岭与建奴大战一场,虽未能重创建奴,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多给些买马银,再开互市。”

        “嗯,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听完蔡清的话,熊廷弼来脸上的怒色渐渐的弱了下去。

        这些年,气候是越来越古怪了。

        别说是草原了,就是中原地区,也经常发生旱灾活着雪灾。

        而辽东这地方,本就开发的不够,天气一旦变的不稳定,很容易就搞个绝收出来。

        虽然不知道“农耕文明”比“游牧民族”更稳定,更抗造这话。

        但熊廷弼却是知道,草原上闹上一次雪灾,人口直接对砍都有可能。

        沉思一会儿后,熊廷弼看着蔡清道。

        “观你的言谈举止,不是蒙古人,是汉人吧。”

        “这。。。”

        听到熊廷弼的话,蔡清抬头谨慎的看了一眼熊廷弼,而后道。

        “我的确是汉人。”

        说着,蔡清的脸上露出一抹惭愧。

        “我家本是沈阳大户,二十余年前,高淮霍乱辽东,看上了我家资产,家父脾气执拗,不愿低头,致使家破人亡,我逃亡内喀尔喀领地,方才留条性命至今。”

        “是吗?”

        看着蔡清的脸,熊廷弼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就凭这个中年人的三言两语,熊廷弼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辽人不可信,这句话可是他提出来的。

        “此番我大明军队收复铁岭,本官可以上奏天子,同意与你们在铁岭重开互市。”

        “至于伱说的卖马银,本官也需上奏朝廷,请天子定夺,不敢擅专。”

        “明白,明白。”

        听到熊廷弼的话,蔡清忙不迭的道。

        “我家盟主让我请熊经略代为转告大明天子,我内喀尔喀诸部对大明是恭敬的。”

        “嗯。”

        又一次点了点头,熊廷弼突然又道。

        “重开互市的事儿,本官不能擅做决定,但本官却可以在范围内,帮你们一次。”

        “不知大人的意思是?”

        听到熊廷弼的话,蔡清双眼一亮。

        “你们需要粮食,本官需要战马。”

        看着蔡清,熊廷弼手指在桌子上点了点。

        “战马一匹,可换十五石粮。母马一匹,可换二十石粮。种马一匹,可换五十石粮食。”

        “本官可给你们五部粮食两万石,你们能拿出多少粮食。”

        “这。。。”

        听着熊廷弼的粮食换马方案,蔡清有些挠头。

        “回大人,这个小人不能做主,还需要我传回消息,待五部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可以。”

        闻言,熊廷弼憋着笑点了点头。

        他是看出来了,现在内喀尔喀五部的情况非常的差。

        没有外部资助,已经处于一个活不下去的状态了。

        “此外,还有一件事,需要你转告你家盟主。”

        “本官这次给出的马换粮食也好,朝廷与内喀尔喀诸部将来重开互市也好,都是看在你们内喀尔喀诸部这些年恭敬的份上。”

        “但自本官到达辽东之后,发现有人将本应卖给内喀尔喀诸部的物资卖给了建奴,所以就下令严查。”

        “若是被我们发现,你们私底下将本该是卖给你们的粮食,卖给建奴,到时候可就不是断了互市那么简单的了。”

        “大人放心,我一定转告我家盟主。”

        听到熊廷弼的话,蔡清额头上流下一抹冷汗。

        内喀尔喀五部,总体上虽然和建奴的关系非常差。

        但有的时候,暗通曲款这种事儿,还是会发生的嘛。

        不过现在熊廷弼将这个问题放在明面上讲,有的事儿他们也就不好去做了。

        “嗯,那你就暂且在抚顺住下,等消息吧。”

        “顺道的,也看看我大明军将士是如何剿灭建奴的。”

        熊廷弼又说了一些恐吓的话后,方才端茶送客。

        看着离去的明奸,熊廷弼眯起了眼睛。

        看样子,他让侯世禄大军拿着火炮轰铁岭,这一敲山震虎的举动,起效果了。

        大明豁出去的用火药,是吓到蒙古人了。

        “接下来的局面,更加凶险啊。”

        从椅子上站起,看着帐外的夕阳,熊廷弼有些感慨的道。

        “大人,秦民屏求见。”

        就在熊廷弼感慨的时候,有标兵进来禀报道。

        “让他进来。”

        闻言,熊廷弼点了点头,待对方见礼后,就听到秦民屏禀报道。

        “大人,最近哨探的损失增大了,我觉得建奴将有大动作。”

        “哨探的损失增大了?”

        闻言,熊廷弼眉头就是一皱。

        拔除探子,建奴这是要进攻了?

        “你怎么看?”

        摸着自己的下巴,熊廷弼看向秦民屏问道。

        “末将觉得,建奴可能要强攻我军了。”

        “不太可能。”

        闻言,熊廷弼摇了摇头。

        “我军自出关以来,徐徐而进,二十天走了不到十五里地,一步一营的扎过来的。”

        “更何况,我大军装备的火炮不少,还有武纲车相助,他建奴是疯了么,强攻我军营地。”

        说着,熊廷弼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建奴恐怕是要撤。”

        他熊廷弼,虽然是个文进士,但还是个武举人,算是熟读兵书。

        对兵法上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很是懂得。

        “要撤?!”

        听到熊廷弼的话,秦民屏就是一惊。

        “那大人,我们何不追击?”

        “追?拿什么追?拿这五万新兵去追吗?”

        闻言,熊廷弼没好气的白了一眼秦民屏。

        这些个土司兵怎么说呢,军纪很好,也很能打。

        但全军上下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军兵,都有些缺心眼。

        “民屏啊,这抚顺关外的诸多堡垒,接下来就要交给你了。”

        “请经略吩咐。”

        听到熊廷弼的话,秦民屏没有犹豫,当即拱手道。

        “过几天,我就要带着主力回师沈阳,你就驻扎在这抚顺关外,袭扰建奴!”

        “是!”

        听到是主动出击的任务,秦民屏也不拒绝,当即应道。

        “记住,不要与建奴硬拼,以袭扰为上。”

        “若是建奴大军来攻,撤回抚顺关就是。”

        “谨遵经略命令!”

        <div  class="contentadv">        就在熊廷弼和建奴在辽东玩聊斋的时候。

        顺天府,在户部的主导下,京畿地区重编田亩册的事情,也已经开始执行。

        熊廷弼决定撤军的当夜,成国公朱纯臣的府上。

        “公爷,历代先帝赐下的田亩,再加上那些商贾、缙绅的挂靠,那可是五千多顷,今年就要交税了。”

        公府管家捧着本账簿站在朱纯臣的身前汇报道。

        “皇帝的皇庄都得交,我们也交吧。”

        闻言,朱纯臣颇为肉疼的道。

        内廷带头将皇庄田亩册抄录给了户部,皇帝带头缴税,别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总不能说,皇帝带头给国家缴税是不对的吧。

        想着,朱纯臣自己就掐着指头算了起来。

        军卫所田肯定是没在里面算着,那些田都让皇帝要了回去。

        这个不敢瞒,真的不敢瞒,这部分皇帝让直接分给军户了。

        家里的五千多顷,两千多是历代皇帝的赏赐和成国公府强买强卖弄来的。

        剩下的三千顷都是别人挂靠来的。

        成国公府上的田亩,有上田,也有下田。

        一顷就是百亩,按照亩产两石的产量计算,就是一百万石的收成。

        刨除给泥腿子的报酬和那些挂靠田,他也就能落得个四十万石粮食。

        那些个挂靠田,都是那些土豪士绅逃税的,他也就只能一份比朝廷税收稍低的“挂租”。

        地里出的收成,他和士绅三七分成。

        七成那是人家的。

        思考了许久之后,朱纯臣看向管家道。

        “将挂靠的田都清出去,将公府的田亩册送到户部去。至于其他的人,他们想要抗税,那就让他们去抗吧。”

        “是。”

        闻言,管家无奈的点了点头。

        这些要清出去的田亩,还有些是他家的,他接下来也要把自己的田亩清理下了。

        “另外,那些个挂靠的田亩,清出去前,你注意造册,让下人们去盯着点儿。”

        说着,朱纯臣眼睛中闪过一丝狡黠。

        “本国公怎么说,也是大明的驸马都尉,陛下的姑父,陛下的政令,怎么能不遵从呢。”

        “公爷是想?”

        看着眼前突然奉国忠君的成国公,管家有些怀疑这人的脑子是不是让皇帝丢在军队里给训坏了?

        这家伙平日里可没少干作奸犯科的事儿啊。

        “让盯着,他们有没有偷税漏税。”

        看到管家兼自己奶兄弟的眼神,朱纯臣瞪眼道。

        “是,是,小的明白了。”

        听到偷税漏税,管家瞬间就明白了这成国公想干什么,当即答应道。

        “这税,爷纳了!”

        看着离去的管家,朱纯臣扬着脖子道。

        别人的孝敬重要,还是自己在皇帝哪儿的观感重要?

        是白花花的银子重要,还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爵位重要?

        这笔账,朱纯臣可是算的明明白白。

        别看历史上的朱纯臣是个软骨头。

        但那是摊上了崇祯那么个谁都不信的败家玩意儿。

        若是别的皇帝,这厮妥妥的一个幸臣,乃至于佞臣。

        就在朱纯臣打算借着表现自己恭顺之心,再狠狠的捞上一笔的时候。

        顺天府知府董应举夜宿民宅,了解民情。

        土炕上,董应举身上披着一件大氅,盘腿坐在一个小桌前,正与侧面躺着的一个七旬老者交谈。

        “老人家是说,每年县里都会下来人,勘定鱼鳞册、黄册?”

        “呵呵,知府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哪里知道这民间的疾苦啊。”

        听到董应举的话,这已经七十多岁的老者笑了笑道。

        “是吗?”

        闻言,董应举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他也不是蠢货,见到这老者确定说的县里是每年都勘定后,就有了自己的论断。

        县里存在田亩、人口瞒报的问题。

        每次征收夏税秋粮,派人勘验,但往往这两本实际田亩的鱼鳞册和黄册,只保留在了县城之中,没有上报朝廷。

        鱼鳞册和黄册涉及到了要给朝廷转运多少赋税。

        他们将每年多出来的部分瞒下来,目的也很简单,为了中饱私囊。

        百姓的钱,一分不少。

        朝廷的钱,一分不多。

        截留下来的,自然是县衙和士绅们二一添作五的给分了。

        “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啊。”

        心中感叹了一句,董应举对自己这新政的施行困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那次清丈田亩,不会死几个人?

        “老丈,这附近可有山贼麻匪?”

        虽然潜意识觉得,这京城周边不可能有这种反贼分子,但董应举觉得自己还是要问一下。

        “没有!”

        听到董应举的话,老丈打了一个寒颤。

        虽然潜意识觉得,这京城周边不可能有这种反贼分子,但董应举觉得自己还是要问一下。

        “没有!”

        听到董应举的话,老丈打了一个寒颤,果断的道。

        “确定没有?!”

        看到老丈的身形颤动,董应举瞬间就觉得有鬼,语气加重问道。

        “这个。”

        看着董应举脑袋上的乌纱帽,老丈犹豫了一下,而后摇了摇头道。

        “真的没有。”

        “那老丈你在害怕什么?”

        双眼紧紧盯着老者,董应举加大压力问道。

        “这。。。”

        沉默许久,老丈叹气一声道。

        “麻匪没有,但强贼却是有很多。”

        “去岁腊月吧,有十几个强贼,把隔壁村寨的一家人给灭了满门,家里的小娘子也被掳了去。”

        “那家的男人啊,被倒挂在房梁上,看着家人被杀。那些个强贼还不许别人去给收尸,谁敢去替收尸,下一个就灭他们满门。”

        “砰!”

        闻言,董应举忍不住用手在身侧的桌子上狠狠一拍。

        京畿重地,居然发生这种灭门惨案。

        这事情的性质已经恶劣到不是用一句官府官吏缺少,无法做事能说的通的问题了。

        沉默了良久,董应举的脸上俱是肃杀之气,看向老丈道。

        “本官此番出京,是带了卫士的,卫士们不熟山路,不知强贼巢穴,可否劳烦老丈给带个路,让本官的卫视灭了这伙强贼?”

        “这。。”

        看到董应举满面杀气,老丈犹豫了一下道。

        “老头子我岁数大了,脚步不是很灵便,但村里有几个小厮知道这伙强贼的巢穴,我让他们替知府老爷带路。”

        说着,老丈转头对一直伺候在身侧的幼子道。

        “你去将二柱子喊来,官爷有事要让他做。”

        看到那中年人出去,董应举内心的杀意渐渐褪去,看向老丈嘱咐道。

        “前几日,皇帝陛下令亲军出京巡视顺天,若老丈再有贼匪消息,可遣人于官道旁等候,皇帝亲军必会将之剿灭!”


  https://vvadz.cc/book/40885904/849183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