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六章 序幕(二合一)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建康西城,攻城战已经准备就绪。所有的攻城器械已经就位,所有的攻城兵马也已经列阵完成。
就在此刻,水军失利的消息突然传来,让桓玄卞范之等人都颇感意外。
“怎么会这样?敬祖怎么会此刻落败?对方水军还有反击之力?”
在得知桓谦并非在进攻水门失利,而是在秦淮河上遭到了对方水军的伏击后,桓玄觉得不可思议。
但无论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得知损失并不太大,只是损失了二十余艘船只,死了不到两干人而已,对大局影响不大。
“恭祖,看你的了。敬祖那边要攻水门。攻城必须开始。必须要将敌军全部吸引在西篱门位置防御,减轻敬祖那边的压力。水军破水门成功,京城便可立刻攻破。”卞范之沉声道。
桓嗣点头拱手道:“郡公军师放心,就算敬祖那边攻不破水门,我也将破西城城门。请郡公下令吧。”
桓玄重重点头,沉声道:“交给你了,开始行动吧。”
号角声响彻战场,旌旗招展,将士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荆州大军进攻西篱门的战斗拉开帷幕。
数百架投石车早已装填好了石弹做好了发射的准备,随着桓嗣一声令下,投石机操作手们立刻行动。一名大汉举起大锤,重重砸向卡簧,卡簧应声松脱,勾挂的绳索旋即松脱。摆臂后方重物瞬间轰然落下,装着石弹的摆臂另一头随之猛然翘起。伴随着刺耳的机轴摩擦之声和摆臂在空中划过的嗡嗡之声,弹兜里的十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是大量被草网捆绑在一起的拳头大的石块在惯性的驱动下高高抛起,带着呜呜的破空声飞向天空。
投石车这种东西已经出现了几百年了。一代代的改进工艺和结构,用更好的材料去打造之后,从最开始的只能投石百步,到如今已经可以最远可及三百五十步开外。投石的重量更是达到了数十斤。在火炮没出现之前,这便是最为凶猛的攻城利器。
此次荆州兵马带来了几乎全部攻城器械,光是投石车数量便高达两百八十架。这么多投石车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宽度不到两里的西篱门城墙外,场面蔚为壮观。而此刻,在集体发射之后,场面更是令人咂舌。
但见一片乌云在阳光下划过,在地面上留下飞速划过的阴影,但那是石头组成的乌云,落下的不是温柔的雨滴,而是铺天盖地的石头冰雹。巨大的石块在城墙上下撞击破裂,在城墙上跳动翻滚,砸的城头城下一片烟尘滚滚。那场面简直无法形容,只能用壮观和恐怖来形容。
城头上的守城兵马遭遇到了突然的打击,纷纷伏在城垛下和城楼之中躲避。建康外廓城墙经过多年的加固和修建极为高大坚固,城垛厚达两尺,高可及胸,完全可以抵挡落石的轰击。但城垛下方的空间终究有限,而迸裂的石块也不长眼睛,一轮乱石轰击下来,死伤人数不少。
守城将官这连忙下令兵马往城墙内侧撤下,或向两侧城墙疏散。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轰击之下,还留在城头会导致大量的死伤。不如暂避风头,留下少量的兵马在城头监视敌军的进攻状况。一旦对方大举进攻,再命兵马上城墙防守也来得及。毕竟投石车的轰击不会持久,在进攻发起之后便会停止,否则会伤及他们自己人。
投石车连续不断地轰击着。西篱门两侧各里许的城墙上已经完全被烟尘笼罩,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可以想象,那烟尘之中已经是目不视物,城头上也必然是一片狼藉。唯一还能看到敌军身影的便是西篱门的城楼位置。因为有所遮挡,城楼又颇为高大,投石车对城楼虽然有所破坏,但是打击的破坏力度并不大。
不久后,后方炮台上的火炮开始轰鸣,目标正是城楼。在震耳欲聋的炮轰声中,城楼连续中弹,被轰击的烟尘滚滚,碎屑纷飞。也幸亏京城的城楼全为青石夯士所筑,并非传统意义是上的木石结构。所以,虽然遭遇了连续的炮击,却也只是损坏了一些廊柱和围栏,主体并非受损,依旧屹立不倒。
轰炸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城头上已经是一片烟尘笼罩,看不清情形。桓嗣觉得差不多了。投石车的石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投石车也因为高强度的轰击而损坏了数十架。况且,这种轰炸的目的本质上是起着掩护进攻的作用,而非依靠投石车的轰击便能解决问题。如京城这般坚固的城防,别说投石车了,就是火炮轰个三天三夜也无损城墙主体分毫,最终需要的还是攻入城墙攻下城门才可。
令旗挥动,一万名蓄势待发的工兵开始行动。他们从投石车阵型后方冲了出来,携带者大量的木板草席绳索,赶着大量牛马拉拽的装满泥包士石的大车浩浩荡荡的冲向城下。
在他们冲到距离城墙百步距离之后,后方的投石车停止了轰击。投石车的性能并不稳定,在投掷之时射程也参差不齐,常有失误。许多石弹在飞出百步便落下,在百步到最远射程之间都是危险距离。城墙左近的距离更是高危区域。工兵抵近之后,投石车再进行大面积的轰炸,便会误伤自己人。
城头上的守军此刻才敢从城垛下冒出头来,灰头士脸的他们抖落身上的灰尘,透过渐渐散去的烟尘,看到了涌到城下的攻城方兵马。
警哨滴溜溜的吹响,号角的轰鸣响彻城头。躲在内城城墙下的守城兵马在守城将领的大声催促之下立刻往城墙上冲。对方的进攻就要到来,要赶快就位,对对手进行打击。在对方冲锋进攻的时候,正是守城方无损打击对手的最佳时机。
城下的工兵冲到护城河岸边,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开始建造护城河通道。护城河宽达十几丈,水深丈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通道的建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工兵几乎毫无防护的暴露在城头敌人的打击下,这会造成极大的死伤。
桓嗣做了安排。他对这次攻城有一个详尽的计划,他要一步步的按照计划行动。因为他明白,进攻建康城的战斗绝非一蹴而就便能成功的,这是场持久战。所以,他必须保证进攻的兵马不能损失过大,绝不能因为兵力损耗的太严重而导致功败垂成。他要稳扎稳打的发起攻击。时间长一点,慢一点没关系,不能一次进攻便折损了太多兵马,摧毁了大军的锐气。
所以,按照桓嗣的计划,这一万工兵的首要任务不是搭建护城河的通道,而是立刻在护城河对岸建造防御工事。这些工事是为了后方蓄势待发的数干名弓箭手准备的,他们将接替投石车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以保护接下来漫长的工兵建造护城河堤坝的顺利进行。起码,不能让对方肆无忌惮的对工兵进行射杀。
上万工兵开始迅速的在护城河对岸搭建工事。大车上的泥包开始被迅速堆叠起来,很快十余道半人高的弧形工事初见雏形。
但于此同时,守城方的兵马已经就位,城头上的弓箭手开始向着城下忙碌的工兵放箭,这很快造成了大量的死伤。
工兵都是一些作战技能不强的兵马和新兵组成,毕竟无需有什么战斗技能。即便如此,此时此刻老兵和新兵的区别便体现出来了。新兵们这种时候吓得到处乱躲,但是箭雨瓢泼之下,哪里有安全的地方,根本无从可躲。反观那些老兵,平时做事不积极的他们,此刻却一窝蜂的跑去扛泥包顶原木,似乎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打击。
这当然不是他们悍不畏死,而是因为这种时候,又不能往回跑,那样的话军法难逃,根本没有活命的可能。此刻只有加快建造进度,抓紧建造工事让弓箭手有工事可依托,从而进行反击压制才是保命的最大机会。况且,那些泥包门板原木抗在背上顶在头顶都是极好的盾牌,可以有效的抵挡那些射来的弓箭,一举两得。
在老兵的带动下,新兵们也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唯有加快进度,方有活命的可能。于是所有的工兵冒着箭雨开始迅速建造工事,堆叠泥包。工事沿着护城河岸延伸着,这些工事也很快给工兵带来了临时的保护作用。沿着工事内部搬运物资,会更好的规避对方箭雨的攻击。
城头守军的弓箭手数量庞大,此刻有七八干弓箭手向下放箭。城头的弩车也架设完毕,开始想着下方激射。一时间漫天飞蝗,强力的床弩弩箭射在泥包工事上,将工事外墙插的如同刺猬一般。
当然,进攻方也有些反击手段。多门火炮向着城头轰击,爆炸的烟火在城头和城墙上不断升腾。火器虽然凶猛,但是很显然在这样的场面之下,寥寥二十几门火炮对对方的压制力是根本不够的,只能起到骚扰作用。更何况荆州军的火炮粗制滥造,准头不足,要精准的轰击在城墙上方,只能寄希望于运气。
工兵很快伤亡过干,许多人被射成了豪猪一般,身上插了大量的箭支。工事的高度只有半人高,对城头上居高临下的打击防护力显然不足。但凡露出上半身,则会被瓢泼箭雨浇透。但很快,这种情形便得到改观。弧形工事上方开始铺设原木和木板,防护力进一步的增强。在工事前方开口处,留下了一排尺许宽的斜向上的射击口,角度对准城墙上方位置,这正是为弓箭手预留的。
这种弧形工事的战法,还是桓熙向刘牢之偷学的。两年前,刘牢之攻夏口的时候,仰攻重兵把守的夏口城所在的黄鹄山东坡,用的便是这种战法。层层建造工事推进,一支将山坡上的荆州军给推进了夏口城。
当时刘牢之尚为司马道子效力,但桓熙便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战法。后来桓熙向刘牢之讨教过这件事,刘牢之也没有藏私,告知这是当初谢玄攻彭城用的战法。还详细描述了当年北府军攻彭城,谢玄如何利用弧形工事配合神臂弩对城墙进行压制,最后攻下彭城的事情。
刘牢之或许只是为了炫耀他当年在北府军的荣光,毕竟那一战是他第一个冲上了彭城城头。但桓熙感兴趣的是这种攻城的战法。今日还是第一次照搬借鉴来用。
攻城开始后的两个时辰后,近三干工兵的死伤换来了数十道弧形工事的完成。后方四干多名弓箭手终于出动,进驻城下工事之中。这一下,局面顿时不同。城头肆无忌惮放箭的守城方弓箭手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装备强弓强弩的弓箭手一出手,便给城头的守军造成了数以百计的死伤,他们从斜向上方射击口向着城头射箭压制,在射杀多人之后,城头守军感受到了压力,再也不敢随意的探出身子肆意放箭了。
但总体而言,攻城战进行到现在,还只是个开始。攻城方甚至没有正式开始进攻,连城墙也没摸到一下。大量的攻城器械和云霄车还在后方待命。整军准备进攻的兵士们都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桓玄也等的着急,但他倒是没有动声色。既然让桓熙指挥攻城,便要信任桓熙的决策。虽然他恨不得立刻发起进攻,一举攻下京城,但他心里也明白,欲速则不达。此番进攻建康,必须要成功,没有退路。桓熙的攻城布置虽然缓慢,甚至稍显笨拙。但是这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推进反而让人安心。要知道,建康城里的兵马和守城人力可不比自己的兵马少。
正式猛攻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尚未开始,那便是拦截护城河建造通路。那些高达数丈,重愉干斤的云霄车要想发挥作用。兵马要想畅通无阻的攻城,必须要有坚实的和足够宽的通道,需要的不止一条,而是数十条。
工兵的死伤已达三干余,且忙活了两个时辰了,桓熙撤回了这一队疲惫的工兵,命他们休整待命。同时他集结了另外五干工兵,准备了更多的泥包石料和原木等材料。
桓熙将行动定在天黑以后。今晚,这一万多工兵将是主角,他们必须在西城护城河上建造出二十多条攻城通道。今晚,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
……
夕阳西下,西城外的攻城进入短暂的停歇期,只有城上城下的弓箭手不断的隔空互相放箭骚扰,找机会杀伤对手。这样的战斗完全算不上是战斗。
但在秦淮河上,经历午时挫败的桓谦的荆州水军的第二拨进攻已经开始。
鉴于之前遭到的伏击导致的巨大损失之故,桓谦紧急召集了会议,布置作战方略。
很快,桓谦便确定了新的作战战法。那便是肃清河道上的一切,采用大小船只和水陆混合进攻的手段来进行。
就目前来看,对方的大型战船数量不多,也无法遁形。对方之前的伏击是利用了河汊和岸边左近茂密的芦苇荡藏匿小船,然后突然冲出来,利用水鬼进行凿船的进攻。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必须肃清全部河道,确保水军进攻不受骚扰。所以,桓谦命楼船快船和小型船只组成混合作战阵型,采用岸上和水上共同推进的手段,对抵达水门之前十余里秦淮河水道进行全面肃清。
两支兵马在河口登岸,沿着岸边的荒野进行搜索前进。这么做是为了搜索那些河汊和堤外林木之中是否藏有对方伏击的水军。小船未必要藏在芦苇荡中,需要进攻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岸上抬着冲入水中,发起进攻。
而河面上,两支由五艘楼船五艘快船二十条小船组成的搜索船队沿着河道两侧的芦苇荡同步搜索前进。小船可深入芦苇荡中搜索,一旦发现敌人,可以提前的示警。快船用来接应和打击敌人,楼船则在数百步外的河道中游弋,进行远程的支援。并且借助楼船的高桅,可以及时的发现芦苇荡中的敌人的痕迹。
在一些茂密的河汊芦苇荡区域,荆州水军动用了火箭进行射击。虽然已经是春天,芦苇已经勃发,但大量去年的枯萎的芦苇还是极为易燃,火箭点燃了大片的芦苇荡,燃起了大火。若里边有敌人小船埋伏,必然被烧成焦炭。
桓谦用他一贯的谨慎细致的作风进行着河道和两侧河岸的清理和推进。和他的兄长桓嗣一样,他并不担心时间缓慢的问题,他要确保再也不会发生之前的伏击之事。
十余里的蜿蜒河道,用这种细致的手段缓慢的推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水军的进攻并不比西城攻城兵马的进度更快。
夕阳西下时分,西城进攻偃旗息鼓的时候,桓谦率领的水军两百余艘主力战船终于看到了前方高耸的横亘在秦淮河水面上的西水门。
阳光照在秦淮河河面上,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金色的光辉映照着那座水面上的高大城门,令人望而生畏,心生赞叹。
桓谦站在高高的楼船上看着河面上的这座水门的时候,除了赞叹之外,也生出了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水路进攻固然是攻入建康的捷径,但显然,这条捷径并不好走,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死路。
西水门说起来是一座水上城门,但其实那更像是一座横跨在秦淮河上的巨大桥梁。通过人力的填埋和挖掘,此处的河面变得颇为狭窄。秦淮河最宽处河面可达数里,最窄处也有里许。但西水门所在的位置,河道缩小到了百步的宽度。为了方面大小船只的进出,将此处河岸填埋变窄的同时,将河道更是挖掘加深,两岸更加的陡峭,离岸不到十步便是深达丈许的深水区域。
这样的格局,自然是为了能够在这样的跨度之下在河面上建造跨河的拱形城墙。
百步的距离显然跨度还是太大了些,于是在河面中心位置,三根方圆丈许的粗大青石柱矗立着,将整个水门分为南北两个水道。这样一来,数十步距离的跨度,对于如今的造桥技术而言便不是什么难事了。
为了便于船只的进出,两座拱门的高度都高达五六丈之高,这让整座水门显得高出了周边的城墙太多。那是因为,许多大船从此经过,高大的桅杆必须能够通行。总不能每次都放倒桅杆,那会大大降低通行的效率。
也正因如此,远远看去,城门拱桥倒影在水中,看上去像是一张吞噬河水的巨龙之口一般。看着让人既震撼又感到敬畏。
水门上方,箭塔城楼耸立,具有极佳的防御地形和高度。两岸因为相距只有百余步,岸上的防御设施对河面上更是全面覆盖,完全在打击射程之内。光是看着这样的地形,便让人生出无力感。
但桓谦感到惊恐的还不是这些,他看到了除了比以上这些更让他感到担心的东西。.
https://vvadz.cc/book/47086404/1014469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