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钦差来了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寒冬腊月。
清廷选派前往湖北荆州与汉贼议和的钦差大臣,已经坐船来到安庆府码头停靠。
钦差大臣分主副使两位,主使为刘墉,副使纪晓岚,一个汉臣,一个汉八旗。
没办法,议和这件事实在太丢面子了,乾隆甚至都不敢亲自宣布,只能让好儿子嘉庆代为背锅。
理所当然,这议和的钦差大臣也只能是汉臣和汉八旗去干,满臣根本没人愿意去。
议和成功与否,这锅肯定都是拿不下来,还有极大可能会误了前程,傻子才没事跑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破事。
“安徽巡抚朱珪,携安徽布政使陈用敷、按察使恩明、学政戴均元等,恭迎二位钦差大人!”
安徽巡抚朱珪正亲领安徽三司的官员,来到了码头迎接钦差。
刘墉很会做人,才下船就连忙迎了上去:“南崖公快快请起,我等不过是奉皇命而往荆州办差,途经安庆稍作停留而已,不必如此大礼相迎!”
纪晓岚反应慢了半拍,也可能是故意的:“南崖公快快起来,莫要折煞了晚辈。”
朱珪说道:“礼不可废!刘大人、纪大人贵为钦差,理应如此,方不负对圣上恭敬。”
三人来回商业互吹,下面的三司官员时不时恰到好处附和两句,完全没有半点刚正清廉形象,就这么说笑着进了安庆城。
当日,无事可做,先去城中最大的酒楼接风洗尘。
吃过了宴席,又歇息一晚。
翌日,上午。
朱珪带着三司官员,正在巡抚衙门跟刘墉、纪晓岚这两位钦差大臣商讨该怎么议和招安湖广汉贼。
刘墉当先问道:“湖广汉贼势大难治,到底难治到了什么程度,不知南崖公可有知道什么隐秘内幕?”
朱珪捋了捋胡须,说道:“要说有什么隐秘内幕,老夫知道的不甚清晰,但有关这湖广汉贼治下民情,倒还是略微了解一二的。”
“请南崖公不吝赐教!”
刘墉闻言不敢怠慢,他作为议和钦差,手里日前有关汉贼最多的民情消息,基本都已经是千年的老黄历了。
余下的全是军情战报,不是汉贼打下了多少城池,就是汉贼灭掉了多少清军,然后哪些地方受到汉贼“煽动”爆发叛乱什么的。
朱珪说:“首先,湖广汉贼所以势大难治,在于其很会笼络民心,不是乡绅豪富者的民心,而是贫苦百姓的民心。汉贼通过拆分乡绅豪富之家的田产土地,将之分与百姓,换取百姓对汉贼的拥护。”
“而且,虽然乡绅之田多为汉贼瓜分,但汉贼也并非竭泽而渔,还是为他们留下了几百亩地,为其私有之田。”
“不但如此,汉贼对乡绅只分其田产,而不掠其民财,还鼓励乡绅子弟去往汉贼治下为官做吏……”
“等等,”纪晓岚忽然打断,皱眉问道,“做吏?汉贼是让乡绅子弟、让读书人去做吏,汉贼治下的读书人能愿意?”
朱珪摇头:“纪大人有所不知,汉贼治下唯才是举,吏也是能做官的,只要能干出政绩实事,就能因功提拔升官。汉贼治下的知府、县令,就有许多都是先从小吏做起,而后一路升迁提拔上来的。”
这么说,纪晓岚和刘墉两人听懂了,要是真的能纯按政绩功劳升官,那汉贼治下的读书人自然不会说什么不愿意。
而且,让吏也能做官了,这已经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大逆不道了。
就算汉贼真的愿意议和招安,朝廷肯定也不能把汉贼放过了,凌迟诛族已经是板上钉钉。
刘墉点头:“汉贼到底是反贼,大道不道也是正常,南崖公您接着讲。”
朱珪继续说:“汉贼只分乡绅田产,而不谋夺财产,还广纳乡绅子弟读书人做官为吏,补充治下人才。如此一来二去,乡绅虽对田产被分走多有不满,但汉贼却许他们做官,纵使还有不满,这不满也没了发泄由头。”
“汉贼还对税法进行改革,这新税法只能用厉害来形容。若将乡绅分为三六九等,汉贼新税法就是在打压大乡绅,震慑中乡绅,笼络小乡绅与百姓贫民。”
“新税法保证了汉贼能够得到稳定的财赋收入,还成功分化了乡绅内部。大乡绅就算有所不满,那不满的也只是他们,中乡绅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不会站他们的边,而小乡绅得到了好处,纵使不多,那也是得利了,自然也会拥护汉贼。”
刘墉面露凝重:“借势打势,笼络人心,汉贼志不在小啊!”
汉贼志不在小,那他们此行的招安议和还能成功吗?
毕竟,这议和可不光是他们大清一方的事,同样也关系到汉贼方的态度。
汉贼要是不愿意议和,那任凭他们说破了嘴皮子,怕是都难说动对方,反而可能此行还有性命之忧。
“还有一件事……”朱珪欲言又止。
刘墉有些疑惑:“南崖公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珪略微斟酌了下语句,说道:“这事我这边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汉贼已经在今年秋季,冒天下之大不韪,进位称王,国号为汉。”
啪!
刘墉还没反应,旁边的纪晓岚突然手中茶盏一抖,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热水碎片撒了一地。
安徽布政使陈用敷连忙起身招手:“来人,把这里清理一下,再给钦差纪大人重新上一盏热茶。”
很快有仆役上来,先把碎片扫走,接着又一美貌丫鬟端上一盏热茶。
丫鬟眼神极具魅惑,纪晓岚也不愧钦差大臣,全程都是目不斜视,宛如正人君子,只在丫鬟转身离去时,迅速在其腰肢上瞟了一眼。
陈用敷敏锐注意到这些,心中暗暗盘算,等晚上就把人给这位京师闻名的色中饿鬼纪大人送过去。
刘墉这边还在想着正事,等丫鬟一退下,便立刻迫不及待问道:“南崖公,汉贼已经称王了,此事果真吗?”
不是他不相信朱珪,而是这事情太大了,他们就是来跟汉贼议和的,甚至乾隆还默许了一个议和的底线,那就是可以给汉贼一个封王允诺。
但允诺终归只是允诺,不是说一定要兑现,可现在的情况就是,汉贼还要他们的封王允诺?
人家自己直接给自己加了个王号。
这还让他们怎么议和?
朱珪没有回答,而是直接伸手从袖口拿出来一张告示:“此告示是我重金让一商人,从汉贼治下带回,二位还是先看看吧!”
朱珪把告示递上去,刘墉接过以后先看了眼内容,内容写的正是汉贼称王的具体时间、地点,还有封赏百官,设置内阁六部以及各司衙门。
刘墉本以为这是朱珪在跟他说明汉贼确实称王了,可他目光稍微往下一移,移到末尾瞬间看到了让他几乎不敢置信的东西。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墉不自觉就把那末尾方印里的字体给念叨了出来。
旁边的纪晓岚还有些疑惑,把目光移过去瞟了一眼,也是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
纪晓岚都快看懵了,那方大印他不可能认错,绝对就是传国玉玺的玺印。
汉贼的胆子居然已经大到如此地步了吗?
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都收仿造了,汉贼治下的工匠难道不知道这仿造玉玺,已经罪同谋反了吗?
不对,汉贼已经在造反了,打输了就要凌迟诛族,那就不奇怪了!
朱珪郑重说道:“刘大人,正如这告示中的用印,还有汉贼敢冒天下大不韪,自封汉王。这招抚实际已经不可能成事,就算汉贼愿意招抚,那也定是汉贼在恶意蒙骗。”
“南崖公说的是。”
刘墉点头,实际在听到朱珪说到汉贼称王,他就已经改变了原本的招抚心思,决定到了荆州,不论汉贼提出什么要求,自己都不能答应。
知道了这几条重要消息,刘墉没再继续叨扰朱珪,返回给他们安排的临时住处休息。
告示也被刘墉带了回去,跟纪晓岚反复研究一晚上,最终确定上面的用印,就是按照玉玺规格比一仿造。光是用印上的工艺,就绝对出自名家之手,而且还是个胆大包天的名家雕刻师傅。
因为得到的消息与预先收集的出入实在太大,甚至影响到了此番招抚的结果。刘墉和纪晓岚已经不敢继续在安庆耽搁,歇了一天便坐船一路沿江前往湖北。
途经九江府都没有下船停留,只让迎接的九江知府,给他们补充些粮食水源。
就这么在江上飘了差不多三天,刘墉和纪晓岚的钦差行船终于抵达湖北地界。二人在黄州临时下船,接见了湖北巡抚惠龄,向其宣读了太上皇的谕旨。
谕旨里严厉斥责了惠龄,但斥责过后又让惠龄接着戴罪立功,在黄州好好募兵防备汉贼,不要让汉贼通过长江水道入侵江南。
没办法,要是鄂辉还活着,惠龄肯定得坐上囚车去北京,干的破烂事太多了,乾隆再顾忌满蒙一家,那也饶不了他。
可惜,鄂辉已经死了,乾隆为顾全大局,只能舍弃死人,先保一下活人了。
要不然惩治了惠龄,之前逃窜的武昌府众官员该怎么办?
就算暂时不处置他们,这些人也一定会多想,要是因此导致黄州府也丢失,那事情可就大了。
不过,武昌、汉阳没了,还是得有人来背锅。
刘墉和纪晓岚的钦差行船前脚刚走,后脚已经疯癫的湖北布政使陈望之,就被送上了快船押往北京。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52451955/678521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