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203章 文教改革

第203章 文教改革


内阁。

    大汉的内阁制与伪清的内阁制,二者还是有着极大不同。

    实权上,雍正设立军机处,伪清的内阁事实意义上成为空壳。

    官衔上,伪清内阁大臣官秩品级虽高,直接到达了正一品,一人之下的高品,但却不再兼任六部尚书,对六部影响力几乎完全丧失。

    大汉内阁不一样,实权上与秘书阁相互分权,内阁掌国家民政,秘书阁掌国事军务,各司其职。

    官衔上大汉内阁复古前明,以诸部尚书为入阁条件,入阁以后不会卸任尚书官职,让内阁能对各部具备一定影响力,不至于内阁连命令都发不下去。

    大汉内阁从设立,到确定阁臣人选、位次,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最终定下:刘骏(首辅)、顾景(次辅)、林文昌、王若愚、吕志宏、姚宏毅。

    除了首铺和次辅,其余阁臣位次没有先后之分,因为都是年纪轻轻就入阁,许多东西都还在慢慢摸索。

    值得一提的是,大汉内阁虽然目前阁臣可以兼任尚书,但也仅限于阁臣,首辅不能身兼尚书官,此为常例。

    “大王的批复下来了。”

    顾景手里拿着已经标注圈红,说明批复过的奏本说道。

    刘骏接过快速扫看,接着传给下一人,等轮过一圈,所有人都看过。

    吕志宏点头说道:“看来大王当下是没有要开科取士的意思了。”

    顾景说道:“不开科取士是对的,大王才刚刚称王不久,便着急开科取士,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让天下士民都看轻了我大汉。”

    林文昌补充道:“开科取士是要花钱的,如此大的财政支出,今年要想开科取士,那明年攻略襄阳之战,也就不用打了。”

    王若愚跟着附议:“襄阳有我大汉情报司的内应,打下来不难。可襄阳残破,又遭到白莲教几度肆虐,若要使其恢复,那开科取士就必须要先缓一缓,等财政宽裕了再去搞。”

    说来说去,还是在一个钱字。

    聂宇否决了开科取士,不仅是他不想那么早就把科举的口子放开,要为后面的文教改革铺路,还在于大汉确实没多少钱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大汉既要对外战争扩张,又要对内搞教育改革,还要大搞移民基建,花钱如流水都是保守了。

    跟徽商合作分红的银子,看着是很多,都是以万两为单位,可送到了大汉这个吞金兽嘴里,那连塞牙缝都不太够。

    刘骏说道:“大王暂时不想开了科举的口子,但文教改革却是势在必行的。”

    刘骏说着摊开那部《文教改革与义务教育》,这是聂宇乾纲独断直接下发到了内阁的王命诏书,越过了大事小事先与内阁开会商议的办事流程。

    重视归重视,可头疼也是真头疼。

    内阁众人传阅看过后,只觉得压力山大,不光是文教改革的压力,还有义务教育的重负。

    顾景作为礼部尚书,兼负大汉治下的文教工作。他皱着眉说道:“文教改革的事情先放在一旁,这义务教育委实有些太艰难了。说句不好听的,我大汉治下如今也才不过一省半之地,光是适龄孩童就能找出数十万人了,这么多的孩童全都要进学读书,这钱粮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林文昌说道:“文教改革都已经要慎重对待,义务教育就算现在勉力去做,可等到将来地盘更大了,适龄孩童更多了,那又该怎么办?”

    刘骏说道:“大王已经在上面说的很清楚,义务教育只办小学的三年,三年以后百姓学子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继续到中学、大学读书。而且,就算是义务教育,官府只负担束脩,其它的钱粮消耗,是百姓家庭自行解决。”

    王若愚摇头:“这是在给百姓增加负担啊!百姓家的孩童全都强制读书进学,哪怕只有三年,那对寻常百姓而言也是不小的支出。到时怕是会有许多百姓会对官府心生怨怼,这已经是在累民伤民了,大王怎么能做出此等决策呢?”

    义务教育是在累民伤民?

    听着很离谱,但王若愚在内的内阁众官确实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在义务教育下,百姓似乎得不到太多好处,反而还要前期大量投入,甚至因此损失一个能种地补贴家里的免费劳动力。

    这放百姓身上当然会不愿意,也会心生怨怼了。

    吕志宏忽然摇头:“诸君,这事情也不能这么算的,你们且看这义务教育中关于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后的学子安排。小学三年为义务教育,正常读完毕业者可前往乡下任职村吏,而中学可任镇长,大学可为县中佐贰官。”

    反正这么多的村镇小学已经建成了,无人读书人也是浪费,不如让村民百姓都送孩子进去读书,读完毕业就地在本村做村长、村吏。”

    “大王这是名为义务教育,实则是在为我大汉培养地方官吏呢!”

    吕志宏说的都是真心话,户部因为银子完全不够花,所以都快愁的喘不过气来。

    可吏部也好不到哪去,户部为了银子而发愁,吏部也为了缺人而发愁,手上的官吏储备完全不够用。

    打下来的武昌、汉阳、安陆等州府,里面的地方官还得从其他州府去硬凑。

    “啪~啪!”

    刘骏拍了两下手,示意众人都听自己说:“诸位,不论文教改革,还是义务教育,都是大王已经敲定下来。便是我等觉得不妥,也只能回头劝谏,而不可轻易擅改。”

    大汉内阁的权力确实比清廷内阁更大,但也大不了太多。

    大汉内阁确实有着实权,可遇到汉王直下的王命,他们是没有封驳权力。

    当然,他们也可以强行封驳,那就给脸不要脸了。

    “元辅说的是。”

    众人反应过来,均是摇了摇头,这义务教育已经是板上钉钉,在内阁这里多说无益。

    想反对,那就后面自己上奏劝谏吧!

    “我们接着来议文教改革。”

    刘骏快速翻篇,接着说起了文教改革:“大王现在要在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额外加入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这数学我们都知道,无非算数学问,只是换了个名字,现在这门数学课程要被列入学子必修,考试必考题目,所占比例也不能太低。”

    “这件事就交给礼部全权负责了!”

    顾景点头:“分内之责。”

    刘骏继续说:“至于这物理、化学,按照大王的意思,物理差不多便是讲解机械,与工匠器械有所相关,而化学似乎也是与物理相辅相成。”

    姚宏毅总算等到了不太敏感的话题,同样算是自己这读书人的强项。他说道:“数学还好说,无非算学换了个名字,而且对学子将来为官确实有用,学一学的话,学子肯定还是愿意。可这物理、化学就不太好说了,与工匠有所相关,那不就是在培养工匠,学子们能愿意去学?”

    刘骏说道:“所以大王只将其定为选修,而非必修课程,学子可自行选择修习这两门课程。而大王的意思,就是如何让部分学子,能愿意去修习这两门课程?”

    王若愚说道:“那这并不困难,想吸引学子去选学,那就只有授官了,只要选学这两门课程的也能授官,总会有考不上的学子,会去选学的。”

    刘骏点头:“大王也是这个意思,留白的部分就是具体的章程到底要怎么去弄?”

    说到具体章程,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讨论明白的。

    众人相继提出各自的改革意见,主要还是以授官利诱学子们去选学,甚至可以把授官的品级抬高一级,作为吸引学子的手段。

    大汉这边一切都是初建,为了需求而创造新官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包括情报司、宣传局就都是为战时要求,而增设的官职部门。

    汉王想要学子们学习数理化,那增设类似于翰林院的物理院、化学院,那也不是不可以。

    这里头的具体章程全都交给了礼部、吏部去草拟。

    讲武堂的改革是最后才议,实际也不用怎么去议,汉王已经把方案递下来,兵部直接拿去执行就可以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52451955/678521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