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搬来旧宫住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那时旧宫的凉水河岸边、南五环两侧还是一片蒿草,从鹿圈初入旧宫的那一地带还是一片荒地,但却有台挖掘机在那找宝似挖掘,就在这片被挖掘荒地的后面,有一个东西向的筒子院,院的两头虽有门却是昼夜不关,院子里一溜二十多间新盖的简易砖房,都出租给了在镇上做小生意的和收破烂的外来人,小秋和六生的新居就是筒子院里头的第二间房,一个月租金一百元,水电费十元,院子里有大家共用的水管,可以洗衣和做饭。
那时小秋和六生的行李,也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两床棉被和一个床单,再加上两个人日常的换洗衣服,没什么珍贵的东西,也没有大额的现金,刚开始住在这么个鱼龙混杂的小院里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妥。
小秋和六生房子的隔壁,东边住的是一对在此地走街串巷收废品的中年夫妇,而且是和小秋六生一个省的老乡;西边住的是一个安徽籍的小伙,姓邓,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了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固定正式的女朋友。南边隔壁的那对夫妻只养育了一个女儿,刚十六岁,已在亦庄工业区里一个厂子里上班。
他家的那个娘们,曾向小秋询问怎样才能再抱养到一个男孩,并委托小秋帮他们联系男弃婴。小秋曾向她介绍说广州的孤儿园里的孩子们有好多就是一出生就被丢弃在大街上、后被政府收留的孤儿,可以去那里抱养一个。后来过完年后,那对夫妇从老家返回时,果然抱了一个三四个月大的男婴来,那男婴长得脸白唇红、面如满月、双眼机灵,是一个很福态的好男孩。那女的就说这是她自个生下来的,别人也都不去关注,但小秋知道一定是抱养的,因为年前那娘们回老家时,并不是大着肚子走的,哪有连怀孕都看不出来,两三个月后就生养个那么大的孩子的?但小秋并不给她说破,只是在私下里和六生嘀咕几声,六生回她:“你管她是生的还是抱养的哩?操这闲心干嘛!”小秋自不再操闲心,闲时也逗逗那男婴玩儿。
西边隔壁的那位安徽邓姓小伙子,好象没什么正经职业,靠和人合伙搬家挣点钱糊口,经常和一些年轻人说笑吃喝,这些年轻人也是干什么的都有,有专门搬家的,有在工地上干活的,有开小店的,有拉客拉货的,因为住在隔壁,六生又是爱在人堆里厮混的,很快六生也和他们打成了一片,也时常和他们在一起吃饭喝酒,小秋也自是少不了和他们招呼往来,为的是能让六生跟着他们干点零碎活,混口饭吃。
和安徽小邓来往的年轻人中有一人很与众不同:他长得面如满月,双眼大如铜铃,中等个子,身材健硕,看上去算是一表人材,他在北京好象也没什么正当职业,但却有一手绝技:晚上大家都在一块喝酒,他说出去一会,过不了半小时,这小子就能推着一辆摩托车回来!据说无论摩托车、自行车上的锁是什么类型的,他总能一靠近用根铁丝就能打开,也有人说这小子有把万能钥匙,他在北京就是以偷摩托车为业。这小子在老家有老婆有孩子,而且家里还开有超市,并不是穷得过不去的人,但他就是喜欢干偷盗摩托车并倒卖摩托车这行当,凡是与他认识的,都能从他手里买到低价的摩托车和自行车。此人每过三五个月回老家一次,大概是回去向老婆交脏款。
这些年轻人中还有个叫红杰的,也是安徽人,看上去和六生一样地干瘦,但比六生有心计,在跟着他姐夫搬家,也经常招呼六生一起去。据六生回来向小秋说,这个红杰,也是个手脚不稳妥的人,去搬家时,只要主人一不在面前,就在人家的家具中衣服中乱翻乱摸,只要有便于携带的值钱的东西,就塞在大衣下面给人家偷回来了,人家的现金和首饰也敢拿人家的,有次六生亲眼看到他把人家的衣服袋里的一个金戒指给装在自个兜里了,就是指甲剪、檀香木梳子、不锈钢饭勺等不值不了多少钱的小东西,也是只要有机会就往腰里塞,而那些搬家的人家,每搬一次家就像打一次场,丢了东西一般也就认了,就是去找去询问,又有谁又承认是自个拿了?即使心里怀疑是来搬家的人作了手脚,但因为没有真凭实据,也只得作罢。小秋听完六生所讲,就叮嘱六生要警惕那个红杰,因为在贼眼里,没有谁不可以偷,更何况大家都是天南地北的人暂聚在一起的呢。但六生不以为然,觉得自个也没什么好偷的东西,既没钱又没有贵重物品,总不成进屋来偷那两个被子吧?
搬来旧宫后,自是要到这旧宫的各处去逛逛的。
出筒子院向西三百米,是村中的小市场,小街两边有好多家小商店、小饭馆,路边有卖菜的、卖粮油的、卖小杂货的、卖衣服的,街边还有家浴池,当时票价三元。这条村中的小街之所以能形成集市,是因为它的南边不远处就是灵秀山庄,一个有近两千户居民的小区,小区里的居民和村子里的住户,以及外来的租房客,已足能撑起这条街上的生意。
小秋有时会看着路边的小商店发呆,那时她在幻想:我要是也能开一家这样的小店多好啊,最起码不用再到处去找工作,不用在劳累的同时还得时时处处陪着小心。她也借机问过那些小店的店主,像这样的小店一个月的租金是多少,回答竟是一千到两千!这对那时的小秋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数字,她那时两个月的工资还不一定能有这么多,只得把这种开小店的想法暂时从脑中抹去。
从这村中小市场向北去,过一十字路口是一段狭长的小路,路面狭窄,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如果有两辆小车迎面而开,彼此得半天让不开路。但就在这一段狭长的路两边却开有六七家小理发店,大都是当门坐着一个或几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小秋想起,在鹿圈村也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也是一条村中的商业街,白天很是热闹,那条街上也有好多家这样的理发小店,还曾听人们私下议论过,说那大都是野鸡店,理发只是幌子。小秋那时想,这边不过是郊区的农村而已,又不是城区繁华地带,哪会有那么多的“鸡店”?小秋倒宁肯相信那是闲人说的闲话,是无聊人的嚼舌,而不愿相信这是肮脏的社会现实,更不愿相信这社会已是如此肮脏。
就在这段狭窄道路尽头南侧的那家小理发店,小秋看到过一个年仅十六七岁,长得很清纯很秀丽、身体单薄、神情略带点忧郁的女孩子,有时坐在小店里,有时去街上买东西。看那长相神情,分明是一个纯洁善良的良家好女孩,但却是在小理发店里谋生,这让小秋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她和别的浓妆艳抹、妖冶性感的那些理发店少妇相提并论,总觉得这该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荷,但却听人议论说此女孩也是淫道中人,而且因为她长得楚楚可怜,顾客还不少。听到这样的议论,小秋都为这女孩感到心痛,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女孩定是受人挟迫才干那营生的,心里甚至都有为这女孩打电话报警的冲动,但终因是从“路边社”得到的消息,没有真凭实据,终没敢报警,只是在心里义愤了一段时间而已。
这条狭窄街道的尽头是个三叉路口,沿中间的那条叉道再向北走约五百米的路程,就到了旧宫一条东西向的宽阔大马路上,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其中还不时有发往不同地点的公交车驶过。站在路上展眼向东望,竟能看到那座凉水河上的桥,这条路就是从桥上穿过,连接着亦庄和旧宫;向西望,但见这条路延伸向人多车多的繁华热闹的镇中心处。小秋就沿路向西走,去那人多车多处遛达。
仔细观察沿街门面,都是些中介、广告、餐饮、保险、超市、银行、美容、理发、服装等行业,向前又走五百米的路北,还有一所中学,再向前走,是一个十字路口,但却是人最多最热闹的所在:原来这十字路口向北不远处是旧宫医院,十字路口边上是物美大超市,超市隔街斜对的是工商银行,超市西边三百米处是个大市场,市场内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粮油的、卖鸡鱼肉蛋的、日用杂货的到处都是,还有一个区域是搞批发的,不远处还有一个旧货市场,怪不得这一带人特多特热闹。
小秋身上虽也带着钱,但却舍不得花,对路边摊上摆放着的各种各样散发着芳香的水果,都不敢看,怕摊主那句热情的:“这个很好吃,也不贵,来点吧?”既然自己不打算买和卖,那就别在市场上作太久的徘徊,于是小秋就走出市场,还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去,回去时顺带买了一份叫《招工招聘》的报纸。
吃过午饭后,小秋就躺在床上看报,当她看到有一则招聘人抄写稿件的启事时,心里不禁一阵兴奋:自己的特长就是搞文字,字也写得周正,抄个稿件还不是小菜一碟儿!
https://vvadz.cc/book/53451746/678522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