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农女重生:再嫁残疾相公 > 297,青天老爷

297,青天老爷


李长泽得笑得像捡了宝:“你看你,光听我说我有一点不好都不能,你舍得真的生我气?”他把头埋进她颈里:“我也不舍得你生气,到底我哪里没做好,你告诉我。”

回头细推,说到底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想多了,然后伤春悲秋地闹了一顿闲气。

这要怎么说?

总不能说:我想到你以后有可能会三妻四妾,所以先生场气为敬。吧。

林忆没那个脸。

“我不生气了,安置吧。”

男人体贴的没有继续深问:“真不生气了?”

“嗯。”

“那好,既然你的气生完了,现在轮到我了。”

林忆愕然抬头,什么意思?

“喝冰饮这个事先解释一下吧?”

“我就是只下下火。”

李长泽嗤道:“下火,我现在一身火气能把你吞了,我整冰饮了吗?”

林忆好气,这人怎么做到这样一边刺人,一边不正经的,关键她还不能把他怎么样。

“喝都喝了,还要怎么样嘛?”

“我能怎么样,除了跟自己恼气,我还能跟你怎么样?”

李长泽长腿一摆,整个人上了床榻,原地躺平,双手交及搭头顶及额上,浑身上去都散发出一个讯号:快来哄我。

林忆给自己头顶“无理取闹”四个大字,满心愧疚地摸过去哄人。

然后她费尽浑身解数好不容易才把人哄舒坦了,要不是有小日子在身,差点把自己搭上。

昨夜两人哄来哄去,翌日起得便晚了些。

青竹来报事的时候,她还懒懒的瘫在圈椅里磕睡,任盼夏为她梳头。

盼春从起来就没见着人,方才问盼夏才知道,李长泽一早把人打发回长安旧营地去了。

新调派过来的赐名盼秋,是大人亲自指的,年纪比起她们的年纪都大些,已经是媳妇子了,有个儿子,在长安营学堂启蒙。

她是最早逃荒过来被收留的那一拔,身上带着死契的。

盼秋领着人端着早膳进院子,道:“青竹妹妹怎么不进去?”

林忆听到说话声,道:“青竹在外面?进来说话。”

盼秋推开门,先上前行礼,自报家门,然后把早膳张罗到桌上。

“怎么站外面?”林忆道。

青竹微微低头:“奴婢以为大人还没出门。”她在饮州是正经见识过这两个主子黏糊程度的人,哪肯上赶着去尴尬。

林忆手上的筷子顿了下,脸色可疑地的红了红。

故作镇定道:“那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正要跟夫人回禀,已经预约好了,你看是否亲自跟一趟,数额这么大。”

“这事之前承义也是一个人办的,如今交给你,也是一个人办。”

“谢夫人信任!”

“今晚上可以弄好吧?大人那边有人手,你拿我的手令,要多少人,问大人借就是。”

“奴婢省得。那夫人慢用,奴婢先告退。”

林忆点点头。

上次入库不过几百万两,这次是整副身家藏进去三分之二,数目这可观,可想而知。

辽城进入隆冬,大雪整日飘飞,李长泽梗着脖子向朝廷要了一次军需。

整个辽城被锁得死死的,连鸽子都飞不出去,丰林镇那镇官如今整日里瑟瑟发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城官大人默认就成了辽城的一方霸主,无人敢惹。

传不出消息去,反倒因为前面上的折子让城官大人又拿了一笔安置银子。

关山七寨兵力与长安军合并,在残酷的训练机制下,飞快地磨合到了一起。再以旧带新的开工,新编的流民队,一边参与基建工事生产,一边参与兵士训练。

所有的男子都很积极,没有人抱怨,因为一旦编正成军,那就不会再受所签契所限,日后做自由身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日李长泽刚才外面回来,林忆就感受到了明显不同的气压。

新划的议事堂里,长安军几大主脑人物都在内,气氛十分肃穆。

她带着盼夏和盼秋,往议事堂送热乎的莲子汤,问守在议事堂外的杨承义:“怎么回事?”

“丰林镇那个京哈狗,从京城来了人,守城的兵士不察,让他的人混了进来,泄了风声。”

林忆心头一突。

晚上李长泽回到主院,已经是后半夜,见她还没睡,便道:“和你说过好几次,我议事晚了,不必专等我,你现在又要监管那两个皮小子学业,休息不够,早起怎么受得了。”

“嗯嗯,”林忆敷衍道:“我心里有数。你们商量是怎么打算?”

李长泽他们其实现在硬实力是不太怕朝廷的,不过,这一泄露打乱了他们的部署,有些事就得提前了。

“我本不怕高阶之上那人,不过,要在辽城完全扎根,收拢民心,有些事,不得不走一遭。”李长泽道:“你那些银子流水,要毁一批吧,过了这一关,辽城就完全是咱们说了算了。”

林忆道:“这有何难,只是不知父亲那边可有准备。”

李长泽收了七寨,朝廷没了土匪之患,恰逢边境胜了一仗,主将带领十万兵马班师回朝,趁这当口,本就想腾手收拾这个暂时挂旗的清剿将军了,正苦于没有可立的名目,转头这边就把现成的理由送上门来。

抄家的圣旨如此之快,连李长泽都没有想到,会议后的七八日,宣旨的人就叫开了城门,十万大军加五万守望城军黑压压的押后跟着,而在此之前,林泓云的皇商名头早已被朝廷撕了,林家父子现在被人盯着,圣旨一下,所持产业就被抄了泰半。

只是奇怪得很,富可匹国的林家,产业抄出来多是多,却也并不是世人不能接受的数额。

李长泽两口子冷冷看着面前情形,这不是宣旨,这是赤祼课的捉拿啊,兔死狗烹,关山七寨的事刚了了,清剿将军的大旗就要摘了,朝廷不需要那么多有功之臣。

辽城百姓面上不敢讨论,私底下传得沸沸扬扬。

城官大人扫平了土匪路,这安乐日子还没过上呢,过河拆桥是不是早了点。

不过,朝廷的人不管这些。

宣指的公公往城官府一站,一条谋反的大罪就扣到了城官府头上。

小小的城官府竟劳动上千精兵来抄家,百姓们可算开了眼了。

只是围观的百姓看他们搜了半日,除了一应吃食四季用品,城官府能抬得上台面的值钱东西,竟然只有城官大人那枚官印,正宗上好的和田玉整块玉料制成。

没有值钱的大件就算了,连现成过日子的银子也只有几千两。

几千两对于一般普通百姓确实是顶天一大笔银子,但是城府现在是养着几万流民和几万兵士的人啊。

清剿将军果然是百年难遇的大清官,难怪他上任期间,整个辽城的休养生息都缓过来了,冬天没有冻死骨,灾年没有饿死民。

李大人才是真真正正以民为本的青天大老爷、父母官啊!


  https://vvadz.cc/book/58528122/678520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