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59章、肉烂在锅里

第59章、肉烂在锅里


  当夜,朱慈炅早已经吃过晚饭,躺在任太后怀里,听方正化读《资治通鉴》。
任太后一边抱着他,一边吃侍女喂的西瓜,这是难得的母子亲密时光。
一个小太监闯进来打断了这和谐的一幕,“来阁老求见。”
任太后眉头一皱,朱慈炅瞬间起身。
内阁虽然有大内的夜间通行权,但基本上很少启用,一但动用基本都是大事。
朱慈炅有些紧张,黄歹极终于打过来吗?这次是从哪突破的?昭武卫准备给朕上,死光也再所不惜,一定要打出大明的血性。
来宗道进来了,“叩见太后,陛下。”
朱慈炅见来老头除了板着脸,居然没有紧张之色。他情绪也很稳定,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慌的稳定,“平身,赐座。”
来宗道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下,把皇帝家当自己家的随意。
任太后很少在夜间见到外臣,心里也在嘀咕,忍不住开口,“来先生此来何事?”
来宗道盯着小皇帝,眼神很不客气。
“内阁事多,老臣今日回家晚了。刚刚才知道,陛下下令,亲王参政?”
啥,不是黄歹极啊。这个事早知道会有波折,但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是来宗道。朱慈炅身为皇帝,何曾惧怕来宗道的目光威胁,也盯着他。
“正是。”
任太后惊讶的侧身看着儿子,这种事怎么可以?有谁哄骗小孩子了吗?
她的目光扫向方正化,方正化合上手中书,目光向太后示意,是你儿子的决定。小皇帝考虑两天了,没跟任何人商量,自己都来不及劝。
来宗道也意识到跟皇帝对视失礼,主动低下了头。
“太祖有训:亲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陛下不是说熟读《太祖实录》吗?”
小皇帝笑了,“太祖没有说三岁天子应该如何。”
来宗道调整到温和语气,“有两宫太后辅政,皇上不用担心。”
“大明国姓为朱,那怕肉烂,也烂在锅里。”小皇帝语气冷漠,声音竟然有些尖厉。
来宗道震惊到无以言表,所有说词都化为云烟。他颤颤巍巍起身,有些失魂落魄。他跪在地上,“陛下,三思啊。”
任太后也被儿子的话震惊了,“皇儿视娘为外人吗?”
朱慈炅对老娘一脸不屑,偏头看着她,“圣母除了会养生,还会做啥?”
任太后理解不了养生二字掉个的双关,十分气馁。“你个败家子,哀家不管你,你爱咋咋的。”拂袖进了内室。
方正化感觉自己听到了啥了不得的事,赶紧放空,当作没听过。
来宗道目光扫过方正化手中通鉴,继续苦劝,“陛下,此例一开,将有无穷后患,恐怕朝堂也将异变。陛下读史,当知汉晋故事。”
朱慈炅上前亲手扶起老头,微笑道:“没有先生想的那么严重。大明财权一在太仓,一在内库,还有一在皇家公司。太仓空了,内库在太后手中,皇家公司现在也在太后手中。”
顿了顿又道:“大明军权也有三,一曰边军,为内阁所控,一曰京营,为勋贵所控,还有一曰御马监,本为朕所控,前几日为太后所折。”
朱慈炅转身望月,悠悠声音传来,“大明政权也有三,行政在六部,决策在内阁,批红又在慈宁。朕不禁想问: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来宗道再也坐不住了,心中是说不出迷茫和颓然。
他觉得小皇帝多少有些道理,太后怎么会插手御马监的?但喊出那句檄文就过分了,母子决裂吗?
他突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劝了,也不知道怎么出宫的,反正一晚上都没睡着。
大明皇宫是个大漏勺,小皇帝的当夜名言“肉烂在锅里”和“谁家天下”的檄问,很快就传遍京师。
慈安太后张嫣是最早知道的,她正在灯下研究皇家公司的运营,对照部分财务。
她闻听此言愣了半响,才苦涩笑道:“皇儿有雄主之气。既然视母为敌,哀家就好好做一下你的磨刀石吧。”
又唤来徐正元,吩咐道:“英国公所请,哀家同意了。”
刘一燝府邸中,翰林侍读学士姚希孟正在拜访。
“师相,黄立极太过分了。舅父准备后日朝会,当廷弹劾他。”
刘一燝微闭双目,一脸疲倦,“你舅父能消停下吗?陛下今日很生气。”
姚希孟一脸不解,“师相也怕黄立极?他究竟有多大权力,不是传言内阁孙公来公已经架空他了吗?”
刘一燝实在不想理眼前这个懦弱的白痴学生,可这混蛋以刘阁老学生和文天官外甥的双重身份招摇过市,一时也风头无两。唉,都是自己宠坏的。
“孟长啊,内阁的事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你要专心自己的事,别掺和那些纷争。”
“是。学生谨记师相教诲。”姚希孟的态度端正,让刘一燝找不到半点错处。
刘一燝拍了拍旁边一本折子,“交给你舅父,让他按上面调职,明天就要办妥。”
姚希孟双手接过,忍不住好奇翻开:
刘鸿训:瑞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首席机要秘书。
方逢年:慧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姜日广:桂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黄锦:信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瑞王朱常浩:宗人府大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慧王朱常润:宗人府左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权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桂王朱常灜:宗人府右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权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信王朱由检:乾清宫侍中司领班大臣,掌印,参知政事,开府仪同三司。
姚希孟震惊得几乎把折子扔掉,张大嘴:“侍中司?”
刘一燝无力的闭上眼。是的,被朱元璋废掉的门下省复活了,虽然是四亲王兼领。而且四王也有制衡,信王领班掌印,但他受宗人府管辖。
姚希孟怔怔的看着刘一燝,这个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
“此制似有汉风,但亲王执政,不合祖制啊。师相怎么想的?”
刘一燝心里没好气,老夫还能怎么想,照章执行罢了。他敲了敲案几,“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不懂,就好好看着,别乱说乱动。”
此时,老仆进屋,在刘一燝耳边一阵低语。
刘一燝听完,拍案而起,“好一个肉烂在锅里!”
小皇帝的权力布局刘一燝已经全部洞悉。
通政司傅冠收奏折,复制,一交内阁,一交乾清宫侍中司。内阁的流程是,票拟,交司礼监,实际是慈宁宫。原本是慈宁宫旨意下到翰林制成圣旨,直接转六部。但小皇帝通过天工院中书架空翰林,制旨机构在中书,所以翰林也要转天工院。
侍中司实际上兼并了六科,他们的流程是,直接审核奏章,无误加印,交天工院对照,无印者封驳。侍中司比六科强大的地方在于,六科实际上受内阁管辖,而侍中司连太后都管不了,而且他们全程参与决策。
如此,坐镇天工院的刘一燝几乎成了帝国最后的决策者。
刘一燝缓步到窗边,推开窗户。窗外,一轮圆月只缺一点,在楼台树影间分外明亮。
小皇帝的信任和濡慕让刘一燝这颗早已经在宦海沉浮中炼就的铁石之心有了一点点融化,那一勺蜂蜜鸡蛋羹的香味似还在唇间留香。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想着小皇帝那以家族性命为威胁的逼迫,想着满院子的东厂密探,刘一燝笑了。小皇帝好聪明,对比下身后那个已经四十多岁的无能翰林学生,自己未必就不能做回张居正。
所谓帝师,非以帝师留名,而应因帝留名。张居正,你将不如我,就让老夫来做那为大明补月的那一点。
刘一燝突然有了诗兴,回到书案,将桌上打开的书册合上,推到一边。那本书叫《钤山堂集》,作者:严嵩。
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写一阕临江仙:
缺月悬檐窥帝阙,寒砧敲碎更筹。  剑鸣匣底四十秋,严霜凋碧树,孤影照吴钩。
欲补金瓯承旧诺,何须麟阁封侯?  甘霖须向地龙求。张公江陵土,今作补天瓯。


  https://vvadz.cc/book/68180502/185840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