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29章、夜宴

第29章、夜宴


  京师的黑夜漫长。

                  文府车水马龙,不少官员都来向起复就直升吏部尚书的文震孟文状元道贺。

                  不过,没有一点身份和交情的人未必能进文府后花园。

                  太常寺卿钱谦益和国子监司业黄道周无疑是文震孟最重要的两个客人。

                  后花园内烛影摇红,丝竹悦耳,被钱奉常召来助兴的教坊司歌女异常卖力,毕竟钱奉常可管着她们。

                  流水曲觞,自有一种特别的大明士大夫的清高之气洋溢。

                  “傅元甫不来,倪汝玉也不来,文起,你这个新天官的同年可不大看得起你啊?”钱奉常一手把酒,随口开着玩笑。

                  “哈哈,元甫被孙阁老点将了,汝玉今日说了要来的,估计是武殿试那边还有事吧。”

                  文震孟还是很看好自己的两个同年的。傅冠和倪元璐,这两个加上在座的黄道周,怎么也算小皇帝潜邸之臣。

                  “听说武试那边早上闹出了刺杀风波?一会倪汝玉来了可得好好问问。”

                  钱谦益消息还是很灵通的,这事两宫太后都不知道,他居然知道了。

                  “刺杀?刺杀谁?怎么回事?”

                  黄道周明显紧张。小皇帝继位,詹事府全员升官,他从左谕德升到国子监司业,前途大好,最不希望小皇帝有事,毕竟他也已经从朱慈炅手上领了两年多俸禄了。

                  “没事。据说是陛下的突击考核,把那些莽夫闹了个灰头土脸的。哈哈,我们这位小皇帝还挺有趣的。”

                  “这可不是好事,我还是要上书劝劝陛下。”

                  黄道周猜出来可能是怎么回事了,自觉身上还有要教育小皇帝的责任。

                  “幼玄,你省省吧。皇帝有阁老们操心呢,你排第几,说不定来萧山这会儿正跟太后告状呢。”

                  钱奉常不以为然,其实他有点讨厌黄道周身上的夫子气。不过现在的东林可谓元气大伤,作为新帝近臣的黄道周就是有点夫子气,也必须是酸得可爱。

                  随即钱谦益岔开话题,“傅元甫被孙阁老点将做啥?通政司需要外出?”

                  这是一件怪事,钱谦益非常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察觉到政治动向,这也是他只大黄道周三岁,却保底都能是小九卿而黄道周还只能打熬资历的原因之一。

                  文震孟志得意满,正是人生巅峰,随口就道:“哈,小道消息啊。元甫不卖孙阁老的帐,压了下辽东的奏折,被孙阁老点名让他亲自去山海关看看。”

                  “这不该啊。傅元甫不是刚上任吗?他哪来的胆子压奏折?”傅冠不仅是黄道周的同年,也是黄道周的老上司,一脸疑惑。

                  “哈哈。就是因为他刚上任,所以被下面的人耍了。这死酒鬼,活该倒霉。”

                  文震孟和傅冠私下的关系还是挺好的。朱慈炅就是在傅冠口中知道文震孟这个名字的,天启爸爸的第一个状元,文徵明的孙子,历史光环无限叠加,才有了文震孟的这次破格高升。

                  可是小朱却忘了,如果文震孟真的牛逼,为什么他会记不住这个名字,还需要傅冠告诉他。

                  钱谦益也是大笑,“这些滑吏!文起,你可也是新上任哦,吏部衙门可比通政司衙门大多了。”

                  “哼,他们敢!”一直只是词臣的文震孟却并不怵,他觉得自己就是重启朝的邱浚。毕竟大明历史上,就他俩能从翰林直升尚书。

                  邱浚可是与海瑞并称“海南双壁”的人,自己没有同时入阁,多少还差了邱浚些微一点点。

                  “南直传来消息,钱稚文死了。”钱谦益饮酒叹息,又转移话题,不自觉中,竟然比文震孟更像是主人。

                  “谁干的?”文震孟和黄道周俱是一惊。

                  这钱龙锡闯下滔天大祸,他们多少都有些担心受到牵连。孙阁老可是发过狠话,要诛他十族。

                  他死不足惜,太后和小皇帝都不会放过他,可要是阉党借机再掀起清洗浪潮,这事就相当危险了。

                  “吓死的。”钱谦益语气平淡,也不见对钱龙锡有多少哀伤,言语间还带些戏谑。

                  “死得好!”文震孟毫不客气的抛弃了这位和他一样是吏部尚书的同僚,语气坚定。

                  “唉,其实这事吧,真不怪稚文。宫中有消息,先帝是误食朱砂中毒,陛下已经下令宫中少用朱砂了。”黄道周叹息一声,也抛出猛料。

                  “朱砂有毒?”钱谦益和文震孟齐齐转头。朱砂可是炼丹材料,道长皇帝引领的大明服丹潮流,可一直在士大夫中流行,二人或多或少,都尝试过丹药的。

                  “嗯,陛下用老鼠验证过,张会卿和傅鼎臣一起确认的,陛下还因此被慈禧太后打骂了一顿。”黄道周不吝啬分享他知道的事。

                  “那以后可得注意了。对了,最近福德店出的那个‘御制九真养生茶’有没有问题?”钱谦益对“御制”很敏感,担心里面会不会有啥不好的东西,最近有人可送过他这东西。

                  “这可是好东西,张会卿和御医们一起研制的,据说神庙的两位太妃都在用。就是成本太高,产量有限,太贵了,我可买不起。”

                  黄道周确实也清高,可不像钱文二位,他主要还是靠俸禄过日子的。

                  “这东西不错,我在孙阁老府上喝过。略苦,却带点回甜味,很是提神,孙阁老也很喜欢。御赐的满满一罐,几天功夫就没剩多少了。福德店有卖?”

                  文震孟有些得意,他已经可以在孙承宗府上喝御茶了,明显和这眼前两位已经拉开距离了嘛。

                  “有。每天只卖十罐。还说冬天可能断货,大内正派人到处收原料呢。这东西,福德店卖300两,转手就能卖500两。没点关系,有钱也买不到。”

                  钱谦益同样很自得,对能够从公卿勋贵富商激烈抢购中免费得到一罐的人绝对不多。

                  此时,仆人领着一个手捧五梁冠还搭着白色孝布,身穿赤罗衣,腰缠银钑花带的年轻官员走了进来。

                  三人连忙起身,文震孟迎了上去,拉住来人的手,“汝玉,迟到了哦。要罚酒三杯。”

                  “汝玉这是穿着朝服就来了啊?你这位天子宠臣最近可是大忙人。”钱谦益也迎了出来打趣。

                  “文公,钱公,黄公。”倪元璐顺手将帽子孝布递给仆人,对三人一一拱手,“快别笑话我,今天可是丢脸丢大了。”

                  “这边坐。”文震孟将倪元璐拉到自己身边就坐,天子近臣可不能用官品论高低。

                  “怎么,武殿试搞到现在吗?”文震孟一边亲自给倪元璐倒酒,一边随口问道。

                  “皇上被来阁老训了,下午来晚了。武试也出了问题,晕倒两个,可把我们这些小官害惨了。”倪元璐唏嘘不已。

                  “怎么会晕倒?”钱谦益一脸惊讶,那可是武进士,全国选上来的最强壮的人。

                  “跑晕的。我也长见识了。”倪元璐也是饿坏了,也不客气,朝酒桌上的珍肴直接动手。

                  “怎么可能?”

                  “几十个人绕着太掖池一起跑,只看谁跑得快。要争名次啊,开始领先的最后都不行。有个三次领先的,被后来者超越,一时控制不住,直挺挺的就栽倒了,可把我们吓坏了。还有个估计是实在不行,坚持不住,只看他跑着跑着晃两下就倒了。就算是跑完的,也没个人好,一个个口吐白沫,太吓人了。幸亏陛下来晚了,要是看到他们刚跑完那样子,不知道多失望。估计今天回去后,不少人得大病一场。”

                  “那决出名次没有?”

                  “没有。陛下要亲自看他们的策对,还没结果。”

                  “陛下看得懂吗?”钱谦益笑问。

                  “陛下神人也,自有决断。”倪元璐自然维护他的小皇帝。

                  “不知策问谁拟的题?来阁老吗?”钱谦益也自然不会争辨,转移话题。

                  “陛下亲拟,三道题,任选一道。”倪元璐随即展示了他的好记性。

                  “朕闻《孙子》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昔李牧守边,赵王数诏不应,终破匈奴;岳飞北伐,十二金牌遽返,功败垂成。今问诸生:

                  为将者,何以辨君命之当受与不当受?

                  若遇庙堂掣肘而战机稍纵,当何以自处?

                  更欲闻:君权与将略,何以相济而不相害?”

                  “昔周有六军,卫社稷而安黎庶;汉设羽林,守宫禁以镇四方。朕观《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问诸生:

                  军之为盾,所护者三——护国、护民、护道,三者孰重?

                  若边患骤起而民变并发,当先剿外虏抑或平内乱?

                  更欲闻:养兵百万,岁糜巨帑,何以使军不蠹国而实为干城?”

                  “昔周公吐哺,兼文武以安天下;诸葛治蜀,统军政而抚南夷。然自唐开武举,宋崇文治,将相渐分二途。朕览《六韬》有言:‘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今问诸生:

                  文武分途,其弊在制度抑或时势?

                  若欲复出将入相之古风,当革科举之弊,抑或变军制之规?

                  更欲闻:为帅者不通经史,为相者不知兵甲,何以应虏祸民乱交迫之局?”

                  座中三人齐齐色变,小皇帝真的是小皇帝吗?


  https://vvadz.cc/book/68180502/186200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