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最强太子爷 > 第216章 开始建立教育体系

第216章 开始建立教育体系


第216章  开始建立教育体系

为了能做到查缺补漏,朱慈烺向崇祯皇帝请求,希望能召开一次朝议,专门的谈论这件事。

崇祯皇帝如今对朱慈烺,那也算得上是百依百顺了,他甚至都没有去看朱慈烺的那个方案,就即刻同意了,或许在他看来,这位无比优秀的儿子,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不会有错。

群臣聚集在殿内,他们还都不知道这次朝议的目的,朱慈烺在完成了方案之后,还没有给任何人看,哪怕是他的绝对心腹,顾炎武这些人,也都不知道。

在众人礼毕之后,朱慈烺便站起身来,他看着面前的群臣,认真的说道:“这次召集群臣,主要是为了商谈大明教育之事。”“圣人云,有教无类……如今的大明,粮食产量大增,国库之内所堆放的粮食和钱财,都足够天下人用上十年的,我想,也是时候将重心放在教育之上。”

“让大明涌现更多的读书人,让天下的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这是如今的大明应该去做的事情。”

朱慈烺傲然的看着群臣,讲述着自己的想法,他详细的说起了要建立的几个学校的不同,他说道:“用来启蒙的小学,这是招收孩童的,要教他们认字,要教他们能算术,当然,最重要的,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小学毕业之后,我会再设立一个中学,若是能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中学,在中学,就是要全面的培养学生,无论是史学,或是天文地理,或是政务,都要教育。”

“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可以前往大学,我准备设立的大学,是有专门的学科的,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学科来进行学习,就是要强化某一个方面的才能,例如算术,例如史学,例如机械,甚至可以是医学……”

朱慈烺用的就是后世教育体系的基础模范,这一套模范放在如今,那当然是无比的先进,处处都考虑到了,也没有什么短板,群臣听得目瞪口呆。

太子要搞教育体系的事情,其实在半年前就传的沸沸扬扬的,不过,众人都没有想到,太子殿下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弄出这么一套完全成型的教育体系的方案。

朱慈烺继续说道:“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启蒙小学,我准备让部分的富裕地区率先盖学校,同时让地方针对新学校进行对老师的招募工作。”

“招募老师,是不能随便招募的,必须要通过考核才行,想要当什么老师,就要通过什么样的考核!”

“我将会将老师这个职业纳入国家官吏体系之内,将由大明给与他们俸禄,并且可以以此为升迁,进入大明的教育体系为官……我打算改变如今的教政,在庙堂内设立一个教育部。”

“在地方上设立教育分部,这些分部将不受地方县衙的管制,他们直接由庙堂来管理……”

朱慈烺还在说着自己的方案,群臣低着头,也是在思索着这套体系的可行性。

想要开设这样的庞大教育体系,除却大明,只怕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读书人,一个就是对读书的意愿。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朝代的读书人数量能比得上大明的,大明的识字率是历朝历代里最高的,同时,大明民间对读书人的敬重,对读书的意愿也是非常强烈的。

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他们都认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跟大明本身重视读书人也是有很大的关联。群臣此刻都有些激动,并没有人想要反对这个政策,说到底,在座的这些群臣,都是儒学之人,读书是儒学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孔圣人是相当重视教育的,在他的影响下,儒学一直都支持搞教育。

很多无知的人认为儒学是要让百姓愚钝,使民不可知之,可是,希望百姓愚钝的这个学说是道家的学说,并非是儒家的。

若是哪个儒学大家敢公然说读书不对,教育不是好事,那他分分钟就得受到来自全天下读书人的抨击。

此刻也是如此,朱慈烺说出了自己要兴建教育体系的事情,很多大臣心里即使觉得这件事有些冒然,却也觉得不敢反对,一旦反对,他的名声就必定会臭。

在华夏古代,但凡是提倡教育的,都能落得不错的名声,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逼迫禅让,可魏文帝曹丕的地位在古代就是比其他篡位者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曹丕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视文教事业的,他曾效仿汉武帝,在地方上推行国学,并且不断扩充太学的学生人数,还写了不少的文章,重用了一些大儒来编订过往教材之类。

正是因为这些,在华夏古代,曹丕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不少读书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明君。此刻朱慈烺提出要重视教育,大臣们没有半点要反对的意思,都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来沾沾光。

这件事若是办好了,那可真的是能沾光,说不定还能在死后拿个不错的谥号。

朱慈烺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以大明对文教的重视程度,绝对没有人敢持反对意见。在朝议开始之后,众人纷纷开始赞叹起朱慈烺的英明远见。

朱慈烺却不喜欢听这些溜须拍马的话,他打断了群臣的奉承,干脆的说道:“这次召开朝议,主要还是查缺补漏,让群臣帮我进行完善。”

群臣顿时寂静了下来,几乎没有人说话了,大家也是担心,若是现在热心的帮朱慈烺进行了完善,那朱慈烺会不会生气呢?会不会觉得受到了冒犯?

一向不主动说话的范复粹,似乎是看破了如今的局面,最先站起身来,说道:“殿下说的很好,唯独一个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入学年纪这件事。”

“殿下说了启蒙小学的入学年纪是七岁,又规定小学为三年,中学三年,大学三年,一共是九年,试想,一个孩子读完了大学也不过十六岁,难道我们要让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去担任官吏吗?”

“他能服众吗?可以担当起大任吗?”

“我认为,可以将入学年龄上调为十岁,再将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时间延长一年,这样一来,立冠之年,也正是最适合出任官吏的年纪……”要是范复粹不说,朱慈烺还真险些忽视了年龄这个问题,如今这个世界,他肯定不能搞六年的小学,只是为了启蒙,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此,他大量的削弱了教学的时间,却忽视了他们的毕业年龄。

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尚书说的很对,这的确要重视。”

在范复粹之后,其余大臣方才大胆的说出了各自的想法,他们之中,有人给出了不错的主意,例如采取补贴制,统一教材,工作前实习等,也有人出了馊主意,说什么让他们上山清修之类的。

不过,无论他们给出的建议怎么样,朱慈烺都没有表现出愤怒,哪怕他们给出的建议很是糟糕,朱慈烺也只是轻轻点着头。

他主要是不想吓到群臣,打断他们的进言。

在经历了一整天的商议之后,大明的教育体系方案正式出现。


  https://vvadz.cc/book/84233034/409264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