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299章 如何运用

第299章 如何运用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五点。

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

张部长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逐渐亮起的天空,内心激荡难平。

"希望这不是一场梦,"他喃喃自语,"龙国需要这样的奇迹。"

第二天清晨,李明远刚刚结束了对技术团队的培训,办公室门被敲响。

"进来。"他放下粉笔,抹了抹额头的汗水。

老刘推门进来,表情复杂:"李总工,大事不好了...不,是大事来了!"

"怎么了?"李明远挑眉。

"京城来人了!军工委张部长亲自带队,还有科研部、军科院的大佬们,足足一大批人,刚刚到的机场,厂长已经去接了!"老刘一口气说完,又补充道,

"还有一队荷枪实弹的军人,把整个实验区都围起来了!"

李明远并不惊讶,反而露出微笑:

"看来我的报告起作用了。他们这么快就行动,说明上面非常重视这项技术。好事啊!"

"这是好事吗?"老刘挠挠头,"我看那些军人凶神恶煞的,生怕有人偷走咱们的芯片似的。"

"正是因为芯片太重要,所以才需要严加保护,"李明远解释道,

"现在可不止敌国在觊觎我们的技术,北极熊国、白象国,甚至一些表面友好的国家,都会对这种颠覆性技术产生兴趣。"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走吧,去准备一下,迎接我们尊贵的客人。"

一小时后,工厂会议室内座无虚席。

张部长率领的考察团成员围坐在长桌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好奇。

军工委、科研部、军科院的顶级专家们,平时高高在上,此刻却像小学生一样翘首以盼,等待李明远的"魔术表演"。

李明远走进会议室,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他并没有急于展示芯片,而是开始了一场简短而精炼的讲解: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制造工艺、性能特点以及与传统电子技术的根本区别。

"所以,集成电路不仅体积小、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可靠性高、能耗低、成本低,"李明远总结道,"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而是一场彻底的技术革命。"

军科院的王院长忍不住提问:"李同志,我看过你的报告,但还是难以置信。你说这种芯片可以同时处理多达25个运算任务,而且没有任何延迟?这在理论上可能吗?"

"理论上不仅可能,而且这只是开始,"李明远自信地回答,"未来的集成电路将集成上千、上万甚至更多的晶体管,实现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计算能力。"

"行了,光说不练假把式,"张部长打断讨论,"我们大老远赶来,就是要亲眼见证这个'龙芯一号'的真正能力。李同志,可以开始实际演示了吗?"

李明远点点头,示意助手将测试设备推入会议室。

在场的专家们立刻围了上来,争相查看那个小小的芯片和复杂的测试平台。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龙芯一号"经受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测试。

军科院的专家们准备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运算任务,试图找出芯片的极限和弱点。

然而,芯片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它不仅正确处理了每一个任务,而且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尤其是当它同时处理20多个不同任务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这...这简直是神迹啊!"科研部的陈副主任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块巴掌大的硅片,顶得上整个房间的计算机!"

"不,不止如此,"军科院的刘教授震惊地摇头,

"这比敌国最先进的计算机还要强大!他们的ENIAC计算机占地面积超过50平方米,耗电量达到150千瓦,而这块小芯片..."

测试结束后,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奇异的情绪中——震惊、敬畏、兴奋、期待,各种感受交织在一起。

张部长深吸一口气,打破沉默:

"李同志,我代表军工委向你和你的团队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感谢。你们创造了奇迹,为龙国赢得了弯道超车的宝贵机会。"

他站起身,环视众人:"诸位,我相信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项技术的战略价值。接下来,我想听听李同志对集成电路未来应用的构想。"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李明远身上。

李明远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绘制他心中的蓝图:

"集成电路的应用,我将其分为三大领域:军事应用、工业应用和民用应用。"

他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分支:

"军事应用方面,最紧迫的是提升我们现有武器系统的性能。'钢铁雨伞'防空系统如果装备集成电路控制器,其反应速度和精确度将提高至少三倍,能够拦截更快、更小的目标。坦克火控系统、雷达信号处理、导弹制导系统,都将因集成电路而获得质的飞跃。"

军方代表们激动地点头,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细节。

"工业应用方面,集成电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自动化生产线、精密加工设备、工业监控系统,都将因为电子控制的小型化和智能化而实现升级。尤其是数控机床——如果配备集成电路控制器,其精度和效率将有数量级的提升。"

工业部门的领导们交换着惊喜的目光,似乎已经看到了工厂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最后,民用应用虽然眼下不是最紧迫的,但长远来看可能是最具革命性的。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医疗器械,甚至未来的个人计算设备,都将因集成电路而变得更小、更强大、更普及。"

李明远停下来,转向众人:

"但实现这些愿景,我们需要一条清晰的技术路径。首先,完善光刻机技术,实现集成电路的稳定量产;其次,提高集成度,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到中规模、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最后,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形成自主可控的体系。"

张部长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点头:"李同志,你的规划非常全面。但如果要选择一个最紧迫的突破点,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李明远毫不犹豫地回答:

"火控系统。我们的武器已经够强了,但精度不足。如果能用集成电路提升火控系统的精度和反应速度,将立即提升我们的战斗力。我已经开始设计一套集成电路火控计算机,可以实时处理风速、温度、湿度、目标速度等多种因素,计算最优弹道,大幅提高命中率。"

军方代表们眼前一亮,交头接耳起来。

提高命中率——这正是当下龙国军队最迫切的需求。

"很好,"张部长拍板,"那么,我们就从火控系统入手,逐步扩展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他转向其他领导:"诸位,我提议立即成立'集成电路专项工作组',由军工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全力支持李明远同志的工作。这将是一项国家级战略工程,关系到龙国未来的科技地位和国防安全。"

提议获得全票通过。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三点。


  https://vvadz.cc/book/99722586/385494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