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这数据……太像吹牛了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野狗骨头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所有输出都是瞬时的,没有任何可察觉的延迟。
整个实验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声都听得见。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快?"终于,老刘打破沉默,声音因为震惊而微微发抖。
李明远解释道:
"传统计算机使用单一处理单元,必须按顺序处理指令。而集成电路可以包含多个独立的处理单元,每个单元负责不同的任务,相互间几乎不干扰。更重要的是,电子在硅中的移动速度远远快于在电线和电子管中的速度,响应时间从毫秒级降到了微秒级。"
"微秒?那是多快?"有人问道。
"一秒的百万分之一,"李明远回答,"你眨一下眼大约需要300毫秒,而这块芯片在你眨眼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几千次简单运算。"
这个解释让所有人再次陷入震惊的沉默。
"李总工,"王主任声音颤抖,"这东西...如果用在武器系统上..."
"将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李明远接过话头,
"想象一下,当敌国的坦克还在用机械瞄准器,而我们的坦克已经装备了电子火控系统,能在零点几秒内计算出精确弹道,自动修正风速、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会怎样?"
"我们会...摧毁他们,"老刘喃喃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就像他们用先进武器碾压其他国家一样..."
李明远点点头:"不仅是军事领域。工业自动化、科学计算、医疗设备...每一个领域都将被彻底改变。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入口,诸位!"
实验室里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次,没有任何怀疑,没有任何质疑,只有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和对站在他们面前这个年轻人的无比敬佩。
李明远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现在,我们面临两个紧迫任务:一是保护这项技术的安全,二是尽快将其投入实际应用。敌国间谍的威胁表明,我们的进展已经引起了外界的注意。我们必须比敌人更快一步。"
"明天早上九点,全体技术人员会议,我会详细讲解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路线,同时讨论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今天,大家先回去休息,养精蓄锐。"
随着会议结束,技术人员们带着满脑子的震撼和兴奋离开了实验室。
李明远和老刘留下来,将芯片和所有相关资料仔细封存在保险柜中。
"老刘啊,我还得连夜写份报告,把今天的突破详细汇报给上级。"李明远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老刘拍拍他的肩膀:"你也太拼了。我记得你这十多天几乎没合过眼。先去休息吧,报告明天再写不迟。"
李明远摇摇头:"敌国间谍已经盯上我们了,时间就是生命。走吧,送我去办公室,我写完报告再休息。"
……
午夜的电报室,加急电报机不停地运转,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报务员小张一边困得打哈欠,一边机械地操作着电键。
忽然,他接收到一份标有"绝密"和"最高优先级"的电报,立刻打起精神,仔细记录每一个字符。
电报内容极长,足足发了半个小时。
等全部接收完毕,小张赶紧按程序将电报交给值班主任。
主任浏览了电报的开头部分,脸色立刻变了:
"立即联系军工委张部长,就说李明远同志发来紧急报告,关于'集成电路'重大突破的!"
十分钟后,军工委张部长家中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什么?李明远?集成电路?"张部长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我马上过去!"
不到半小时,几辆黑色轿车先后驶入军工委大院。
凌晨三点,一场紧急会议在灯火通明的会议室内召开。
会议室里坐着七八位身着朴素的中年人,他们是龙国军工和科研系统的高层领导。
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报副本,所有人的表情都严肃得可怕。
"诸位都看过报告了吧?"张部长环视众人,
"李明远同志的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龙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性能超出预期。"
"张部长,你确信这报告是真的吗?"科研部的陈副主任疑惑地问,
"这里面的数据...太像吹牛了。一块巴掌大的什么集成电路,处理速度比我们最先进的晶体管计算机还快十倍?这可能吗?"
"而且是手工制作的?"军事科学院的王院长摘下眼镜,难以置信地摇头,
"我们都知道敌国花了几千万美金研发的电子计算机,占地几十平米,处理速度还不如这个?简直是在开玩笑!"
张部长沉思片刻:"李明远同志确实屡屡创造奇迹。他的'钢铁雨伞'防空系统、制硅机项目,都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最终都成功了。考虑到他的历史记录,我倾向于相信这份报告。"
"即使如此,"陈副主任仍不死心,
"手工制作的集成电路,怎么可能达到这种水平?敌国和北极熊国的科学家们都还在为电子管和晶体管苦苦挣扎,我们一下子就跨越到集成电路时代?这...这!"
会议室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和潜在影响。
"太不可思议了,"军工厂的李厂长感叹,"如果这是真的,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军工生产和科研方向。"
张部长敲了敲桌子:
"李明远同志在报告中提到,他们已经发现敌国间谍渗透的迹象,这说明敌人也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我建议,立即组织专家小组前往现场,亲自验证这一突破,同时加强安保措施,防止技术泄露。"
"同意,"王院长果断表态,"如果这项技术是真的,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和发展。这可能是龙国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决定很快达成:由军工委、科研部和军事科学院组成联合考察团,次日一早飞往东北工厂,亲自验证"龙芯一号"的性能;
同时,立即派遣一支精锐安全小组前往工厂,加强对李明远团队和相关技术资料的保护。
https://vvadz.cc/book/99722586/385494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