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06章:李辰溪的建议

第306章:李辰溪的建议


王老师轻轻摇了摇头,神色颇为凝重,说道:“老程啊,在这件事上,我实在提不了什么具体的意见。”他微微顿了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说道,“你瞧,这去与不去,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端。关键得看你期望孩子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要是你一心想让胜利在数学领域深入发展,充分挖掘他这方面的天赋,那去中学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留在小学可能会限制他的成长。
但要是你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他各个学科都能均衡进步,那还是得慎重考虑,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毕竟孩子还小,揠苗助长可不是什么好事。”王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诚恳地看着程四光。
王老师心里十分清楚,这种涉及孩子前途的重大决策,一旦自己给出建议,日后若是出现任何差池,家长难免会心生埋怨。
所以,他觉得自己最好只是帮忙分析利弊,至于最终的选择,还是得让程四光自己拿主意。
“辰溪,你怎么看?”程四光将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李辰溪。
实际上,今晚他特意把李辰溪请来,主要就是想听听他的想法。
在他心中,李辰溪头脑灵活,看问题有独特的视角,给出的建议往往很有价值。
李辰溪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依我看呐,程叔,还是应该让胜利去中学。
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这么突出,要是不重点培养,实在太可惜了。”他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至于其他科目成绩落后的问题,咱们可以想办法慢慢补。”
“您想啊,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想要精通所有科目,在所有领域都有所建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会给胜利增添过多的学习负担。”李辰溪目光坚定,语气沉稳,“我觉得,一个人只要能在一个领域做到精通,或者在一行干得出色,那就足够了。
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那可就成了半吊子。”李辰溪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在后世,偏科的现象十分常见,他深知发挥个人特长的重要性。
“可是,其他科成绩不好,以后想考大学,会不会……”程四光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
他满心期待着胜利将来能考上大学,要是只有数学成绩拔尖,其他科目都不理想,想要达到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确实是个难题。
毕竟一门科目就算考满分,也才一百分,很难将总分拉高。
李辰溪刚才说的那些道理,他并非不懂,只是一想到孩子的未来,难免有些患得患失。
“这可有点麻烦。”王老师附和道,脸上也露出一丝忧虑。
李辰溪思索了一下,安慰道:“程叔,读大学的话,问题也不大。
只要胜利足够优秀,其他科目就算成绩不太理想,也还是会有学校愿意要他的。
您没听过那句话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王老师听到这句话,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李辰溪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心中暗自叫苦。
他知道,这句话在八十年代才开始流行。
在那个时代,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述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风气。
当时,技术革新和改造的意识极为强烈,人们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数理化作为解放生产力的有力工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催生了这句响亮的口号。“总之,只要胜利把数学、物理和化学学好,以后基本不用为工作发愁。
程叔,您就放心吧,只要胜利能把数学学精通,我让我张叔帮忙,保送他上大学绝对没问题。”李辰溪拍着胸脯保证道。
他内心早已打算将胜利培养成一名出色的数学家,既然胜利拥有如此卓越的数学天赋,为什么不加以充分挖掘和培养呢?在后世,数学被视为科学之母,众多科学领域都是以数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此时,国内还没有特招、保送这类制度。
1970年,清北两所大学决定废除考试制度,采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方式,从工农兵中选拔学生,学制缩短为2至3年。
虽说这是推荐上大学,但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要有在工厂、农村、军队工作两年的经验,年龄以20岁为主,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这或许可以看作是特招的前身。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特招,应该是在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开始试行的保送生制度,可视为特招生的雏形。
“真的?”程四光眼睛一亮,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他心里清楚,李辰溪在外面人脉广,认识不少有能耐的人。
既然他这么说,那多半是有把握的。
至于李辰溪口中的张叔究竟是谁,程四光也没有多问,他选择相信李辰溪。
要是真能保送胜利上大学,那可太好了,他当即决定送胜利去中学,让他专注于数学的学习和钻研。
王老师看了李辰溪一眼,心中暗自惊叹:这小子,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还有这等本事。
之前李辰溪考上大学却不去读,就已经让他十分费解,如今看来,这孩子的心思确实不一般。
李辰溪点了点头,语气笃定地说:“应该不难。
”他心里明白,再过五六年,教育领域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大学甚至会停办一段时间,到那时想读大学都难。
所以,此刻他说这话,底气十足。
“那就全靠辰溪你了。”程四光感激地说道。
这时,黄素琴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从厨房走了出来,喊道:“胜利、胜义,快来吃饭啦!”
程四光连忙拿起酒瓶,给李辰溪和王老师斟满酒,热情地说:“来,两位,咱们喝一杯。”
王老师看着桌上色香味俱佳的腊肉、咸鱼,还有那金黄诱人的炒鸡蛋,不禁瞪大了眼睛,心中暗暗咋舌。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可都是稀罕物,很多人过年都未必能吃上这样丰盛的一顿饭,程四光这可是下了血本啊。
吃饭间,李辰溪微微叹了口气,略带遗憾地说:“可惜啊,咱们现在和北方老大哥那边关系不太好。
不然,以胜利的数学天赋,完全可以送去留学,将来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他夹了一口菜,接着说道,“我还听说,去年那边的一些国家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说不定以后,胜利也能代表咱们国家去参加呢。”
李辰溪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
1956年,罗马尼亚数学家罗曼教授提出倡议,并于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此后每年举办一届,仅在1980年中断过一次。
这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培养青年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同时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在后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备受瞩目,中国首次派人参加是在1985年。
“哦?还有这等事?”王老师惊讶地挑起了眉毛,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在他的认知里,这样的国际赛事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让他感到十分新奇。
程四光则是满脸憧憬,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站在国际竞赛的舞台上,为国争光的画面。
他心中充满了期待,既为胜利能有这样的潜力感到骄傲,也盼望着他能为自己、为程家赢得荣誉。
至于留学,他心里明白,在当下的局势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但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他就算砸锅卖铁,也会毫不犹豫地送胜利去留学,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李辰溪笑了笑,解释道:“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
现在咱们和北方的关系比较紧张,不过也许再过些年,等胜利长大了,咱们国家和那些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他就有机会参加了。
所以,现在让胜利努力学好知识,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是没错的。”
在李辰溪心中,俄国的数学水平在全球都堪称顶尖,即便到了21世纪,依然有众多数学爱好者将其视为圣地。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9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