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58章:你帮我瞅瞅

第58章:你帮我瞅瞅


厨房里,炉灶上的锅子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李辰溪全神贯注地盯着锅中的扣肉,随着油温的升高,扣肉逐渐变得金黄,猪皮表面开始鼓起,形成了漂亮的虎皮状。
那金黄的色泽,仿佛是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边,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李辰溪看准时机,迅速用漏勺将扣肉捞出,控油后放在一旁的盘子里。
待锅中的油稍微冷却,他找来一个大陶罐,小心翼翼地将油倒入其中。
这些油可是宝贝,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滴油都珍贵无比,炸完扣肉的油还能留着日后炒菜用,可不能浪费了。
“大哥,扣肉炸好啦,能吃了不?”来芳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溜进了厨房,她站在李辰溪身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盘子里的扣肉,小脸上满是期待,那眼神就像一只馋嘴的小猫。
李辰溪笑着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还不行哦,来芳。
这扣肉啊,还有后续工序呢。”说完,他转身拿起芋头,开始削皮。
芋头的表皮粗糙,李辰溪手法娴熟,不一会儿,芋头就被削得干干净净,露出了洁白的果肉。
他又将芋头仔细洗净,切成均匀的薄片,整齐地码放在一旁的盆子里。
奶奶在一旁看着,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忍不住说道:“辰溪啊,你切这么多芋头,咱们一家人咋吃得完哟?还有这扣肉,炸了这么一大盘,放久了怕坏呀。
”奶奶过日子精打细算,在她看来,食物可是珍贵的东西,可不能浪费了。
“奶奶,要是做成腊肉,就能放挺长时间呢。”奶奶又补充了一句,她想着或许把扣肉做成腊肉是个不错的保存方法。
李辰溪没有马上回应奶奶的话,而是若有所思地问道:“奶奶,咱村里七十岁往上的老人,大概有多少呀?”
奶奶微微眯起眼睛,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说道:“嗯……十多个到二十来个吧,具体数目我也记不太清咯。”
李辰溪听了,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奶奶,我打算给村里这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家分一小碗扣肉。”他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手里的动作,将切好的扣肉进行下一步处理。
李辰溪心里明白,以后李家庄就是他的根基所在。
村里的孩子和老人,是村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能赢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也就相当于赢得了李家庄的民心。
可别小瞧了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丰富,在村子里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村里的一些大事小情,有时候还得听听他们的意见,甚至连老支书在做某些决策时,也会征求他们的看法。
他们当中,有几位还是村里的族老,在处理家族事务和村子的一些传统事务上,有着相当的话语权。
李辰溪如此尽心尽力地帮助李家庄,自然有着自己的长远打算,并非仅仅出于单纯的好心。
“辰溪这想法不错。”爷爷在一旁点了点头,对孙子的决定表示认可。
其实,爷爷心里也清楚孙子这么做的目的,但他觉得这是好事。
孙子有想法,有能力,还懂得为村子考虑,他这个做爷爷的,自然支持。
不只是爷爷,老支书估计也能猜到李辰溪的心思。
但村里人都觉得,李辰溪为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愿意和他站在一起,共同为村子的发展努力。
“不过,辰溪啊,送肉这事儿,你最好去找支书帮着操办一下。”爷爷又提醒道,他深知老支书在村里的威望和影响力,有老支书出面,这件事肯定能办得更好,效果也会更显著。
李辰溪听了,连忙点头:“好嘞,爷爷,我知道啦。”
随后,李辰溪开始切扣肉,他将扣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接着撒上五香粉等调料,仔细地搅拌均匀,让每一块扣肉都能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腌制十来二十分钟。
奶奶得知孙子的计划后,便赶忙去邻居家借碗。
家里的碗不够用,她挨家挨户地敲门,跟邻居们说明情况,借到碗后,又认真地将碗洗净。
回到家,奶奶就开始摆碗装肉和芋头。
她把扣肉和芋头交替着摆放,每碗里放三块扣肉,再配上三块芋头,摆放得整整齐齐,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很快,奶奶就装好了大约三十碗扣肉。
李辰溪这边,往大铁锅里添上了水,架好柴火,将水烧开。
然后,他在水面上架起了层层架子,小心翼翼地把一碗碗芋头扣肉摆放上去,一层叠着一层。
好在自家的铁锅够大,能够一次性把所有扣肉都蒸完。
“爷爷,我去找老支书啦。”李辰溪收拾妥当,对爷爷说道。
老爷子点了点头,说道:“去吧,家里有我和你奶奶呢,放心。”
此时,村子另一头,李志明等人正在盖房子。
他们干着活儿,突然闻到了一阵肉香,那香味随风飘散,钻进了他们的鼻子里。
大家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动作,咽了咽口水。
那肉香实在太诱人了,对于这些平日里很少吃到肉的农民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没出息的玩意儿!”李志明看到大家这副模样,忍不住骂道。
其实,他自己也偷偷咽了好几次口水,只是作为领头的,他得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
其他人心里却在暗自嘀咕:想吃肉咋就没出息了?要是天天能吃上肉,被说没出息又何妨?大家心里都清楚,十六叔在钢铁厂当采购员,总能带些稀罕的好吃的回来。
他们这些帮忙干活的人,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偶尔能解解馋。
老支书刚从河床那边回来。
如今,李家庄境内的河床已经开发了一半,种上了各种蔬菜。
对于剩下的部分,他打算按照李辰溪的建议,种上秋玉米。
老支书心里明白,只要秋玉米能丰收,就算村里耕地上的农作物收成不太好,未来一年内,李家庄也不用为饿肚子发愁了。
想到这里,老支书的心情格外舒畅,嘴里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儿。
“支书,看您这心情,不错呀!”李辰溪走上前去,笑着递过去一根烟。
老支书一看是李辰溪,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说道:“哈哈,托你的福啊。”
“支书,我炸了些扣肉,想着给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尝尝,您看能不能帮我分一下?”李辰溪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打火机,给老支书点上烟。
老支书听了,微微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李辰溪的用意。
他心里想着,这可是好事啊!他早就猜到李辰溪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这年头,能让大家吃饱饭,带领村子发展,那就是有本事的人。
李家庄要是能抱紧李辰溪这条大腿,说不定以后日子能越过越好呢。
“行,没问题,这事儿就交给我吧,你放心。”老支书拍了拍胸脯,他知道该怎么把这件事办好,既能让老人们开心,又能把李辰溪的这份心意传递到位。
老支书亲自走访了村里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
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通知老人,并详细说明情况。
在讲述的过程中,他还把李辰溪夸了一番,把李辰溪塑造成了一个心系村子、孝顺老人的好形象。
那些老人们听了,既高兴又感动,纷纷夸赞李辰溪。
他们当中,有些老人按辈分算,还是李辰溪的“兄弟”呢。
“十六弟真是出息啊!要不是他,咱这村子还不知道得咋样呢……”老人们感慨地说道。
“行了,过会儿你们可都记着去领扣肉啊。”老支书叮嘱完,又匆匆赶去下一家通知。
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两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老支书也细心地跟他们交代清楚了。
李辰溪回到家,突然想起了之前那份报纸。
他连忙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那张报纸。
“爷爷,您看,我上报纸啦!”李辰溪兴奋地拿着报纸,跑到爷爷面前说道。
老爷子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报纸。
老爷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简单的文字还是认识的。
他迫不及待地看着报纸上关于孙子的报道,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怎么看都看不够。
此刻,什么扣肉、村子里的事儿,全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孙子上报纸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他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要不是现在不兴封建迷信那一套了,他真想跑去祖坟前烧点纸钱,感谢祖宗保佑,让自家孙子这么有出息。
“好好好!”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他打算把这张报纸贴在墙上,这样每天都能看到,心里也高兴。
其实,他更想把报纸贴在村食堂的宣传墙上,让村里所有人都能看到孙子的风采。
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听老头子读完报纸上的内容,也惊喜得不行。
她觉得,自家孙子这么有出息,就算以后去了下面,也能跟老李家的祖宗们有个好交代了。
当然,她心里还有个更大的盼头,那就是看着孙子娶妻生子,让老李家的香火更加旺盛。
至于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跑了就跑了吧,她现在满心都是孙子的好,早把儿子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在这时,老支书带着一群老人走了过来。
其中一位老人,一见到李辰溪,就要给他行大礼。
李辰溪吓得赶紧往后退,这可使不得呀,他怎么能受老人家这样的大礼呢,这不是折他的寿嘛。
而爷爷呢,却坦然地站在一旁。
他辈分高,受得起这份礼。
此刻,他还故意装作看得入神的样子,眼睛盯着报纸,好像没注意到有人来了。
老支书看到这一幕,无奈地开口:“小叔啊,您在看啥呢?”他心里也有点郁闷,自己都七十多岁了,还得管比自己小的人叫小叔。
“啊!你们来啦?志宏啊,你咋还跪着呀,快起来快起来。
”老爷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
然后,他又对老支书说:“没呢,这不是辰溪上报纸了嘛,有几个字我不认识,正想找你帮我瞅瞅。”
这话一出口,老支书和在场的老人们都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纷纷凑过来看报纸……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