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盟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拿下北面三郡后,燕军依旧没有动静。
刘道规目光瞄向了东北面的泰山郡。
此地位于兖州最东面,却是战略地位最高的一地,也是最大的一郡,背靠泰山,对北面青州南面徐州西面兖州呈高屋建瓴之势。
前汉时,辖二十县,汉末,泰山贼纵横中原,为曹操收服,析置东莞郡,以分其势。
即便如此,也有十一县,超过刘道规占据泗水中上游的八县。
关键,背靠泰山,易守难攻,能遏制北方胡骑南下。
今年的雪来的早一些,刚刚十月,就寒风肆虐,大雪纷飞。
刘道规在军营中烤着火,与高珣、戴耆之一起谋划明年,这时孟干之掀帐篷而入。
“北面青州辟闾浑出临朐,已拿下莱芜!”
“这么快?”
辟闾浑这些年一直按兵不动,完全没什么存在感,没想到忽然出手。
其实青州并非他一人所有,内部还有几股势力割据一方,形成了一个联盟,夹在晋燕之间左右逢源,一会儿臣服燕国,一会儿向晋室称臣。
辟闾一族也是青州的豪族,段齐时,辟闾浑之父辟闾蔚便是齐王段龛的“王友”,颇有贤名,声望极大,慕容恪心仪许久,派人寻觅,知其殁乱军之中,神伤不已。
氐秦横扫关东,辟闾一族重新得到重用,辟闾浑成为苻朗的别驾。
氐秦倒了,作为地方豪族的辟闾浑却没倒,几番与燕国交战,挡住了慕容绍的进攻。
孟干之道:“慕容垂病死,河北大乱,燕国岌岌可危,南面各势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慕容垂病死,燕国仿佛丢掉了主心骨,被拓跋珪按在地上欺负,晋阳丢了,河北重镇信都也丢了。
燕军连出城决战的勇气都没有,龟缩不出。
谁能想到两年前,燕国还气势汹汹的灭了西燕,转眼就兵败如山倒。
内心中不太愿意与辟闾浑兵戎相见。
青州多年未经战乱,实力雄厚,而辟闾浑身上还挂着晋室的幽州太守,龙骧将军。
刘道规现在的精力主要在兖州,泰山是兖州的地界,而非青州的。
“让刘广之领兵东进,堵住奉高,别让燕军降了辟闾浑,戴耆之听令,即刻出使青州,劝辟闾浑适可而止,莫要伤了两家的和气。”
奉高是泗水上游重镇,也是泰山郡的治所。
“我?”戴耆之一愣,满脸畏惧之色,“那……辟闾浑身边都是胡人……属下……”
越是聪明人,就越是怕死。
青州什么状况、辟闾浑什么心思谁都不知道。
杀戴耆之就跟杀一只鸡没什么区别。
高珣道:“我也跟着一起去,高氏出于齐地,想必辟闾浑不会为难于我。”
乐安高氏、渤海高氏都是一家,都在黄河下游。
“可。”刘道规点头同意。
戴耆之胆小,躲在背后搞阴谋诡计算计人一把好手,而出使一方,需要的是胆色。
两人拱手,转身就走。
这种天气,消息传递的慢,行军也慢。
泰山郡并非无主之地,燕国泰山太守慕容通手上还有近万人马,虽然都是一些翟魏降军,但若是死守城池,想攻下来也没那么容易。
果然,五日之后,前方消息传回,刘广之攻势并不顺利。
燕军死守城池。
但辟闾浑却兵出莱芜,向南攻陷盖县,东平阳豪族张齐举城归降。
泰山郡在地域上更靠近青州,号称齐南天险的穆陵关正在临朐境内,辟闾浑对这些区域有天然的优势。
三天之后,高珣和戴耆之回来了。
高珣道:“辟闾浑说他并无侵吞泰山郡的意思,愿意两家和好,共同抵御索虏,可以归还盖县和东平阳,不过莱芜是青州门户,让将军包涵。”
戴耆之捋了捋他的两撇老鼠须,“将军屡次大破燕军,辟闾浑极为忌惮,占据莱芜是怕将军攻他。”
泗水就在青州旁边,这些年南面蒸蒸日上,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辟闾浑警觉。
之前的大野泽之战、泗水之战、瑕丘之战,都在辟闾浑眼皮子底下发生,他不可能装作没看见。
对方这么好说话,让刘道规省心不少。
眼下局面,其实是对方强,己方弱。
辟闾浑当年能抵御慕容绍,实力不俗,而且还是青州的豪族,根基稳固,刘道规有自知之明,目前没有解决他们的实力。
“一个莱芜而已,他要就给他。”刘道规无所谓。
与辟闾浑结盟,好处非常大,少了来自东北面的威胁,能将精力集中起来,用在中原的兖豫二州上。
戴耆之阴恻恻道:“属下一路见闻,青州人口繁盛,不下百万,商贾云集,钱粮遍地,青州沃野千里,北有大河为堑,西南有泰山为屏,此立业之地也,可比之于关中,辟闾浑素来暗弱,非成事之人,将军何不早做准备?”
刘道规一愣,这厮……果然一肚子坏水。
人家主动求和,他却图谋别人的地盘。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道规的确心动不已,淮泗固然是一块好地方,但问题是刘道规寒门出身,根基薄弱,又夹在南北之间,无险可守。
泗水和大野泽都算不上天堑,胡人统一北方,随时可以南下。
如果能吞下青州,便能一飞冲天。
一百多万的人口……
高珣却一盆冷水泼下来,“广固城高池深,辟闾浑麾下精兵两万,军户五万,粮草军械充足,短期内,我军绝不是对手,且我军擅自攻打青州,朝廷定不会坐视,辟闾浑是朝廷的幽州刺史,将军素来以驱除胡虏回复河山为己任,今不罚胡人,而自相残杀,必令有志之士心寒。”
名不正则言不顺。
刘道规现在的实力还没有大到漠视大义名分的地步。
去年才拿下高平、任城两郡,今年收复济阴、东平、山阳,膨胀的太快了。
很多地方都无力经营,现在又去招惹辟闾浑,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刘道规冷静下来,“高兄所言甚是,北伐大计,绝不贪功冒进。”
高珣道:“江左将有剧变,妖贼肆虐于东,桓氏虎视于西,匡扶社稷,拯救黎民于水火方是正途。”
普天之下,人口最多钱粮最广的还是江左。
刘道规根基在北府,想要成大事,还是要望向南面,汲取更多的资源,不然仅凭一个淮泗,根本无法与北方胡人抗衡。
就像魏国,他的根基在漠南,汲取草原诸部的人力物力,南下与燕国争锋。
淮泗这八十年里一向是南北的缓冲地,人口凋零,田地荒芜,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根本起不来。
而天下的大形势,绝不会给刘道规安心经营的时机。
所以决不能脱离北府,脱离江左。
“若无高兄之言,某几自误也!”刘道规心悦诚服的拱手一礼。
这年头有两支大旗,一是克复神州,另一个则是“匡扶”社稷,当年桓温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高珣还礼,“属下一时妄言,将军恕罪。”
“此非妄言,而是金玉良言!”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慕容垂百战百胜,参合陂一战,全都送回去了。
刘道规沉下心来,这两年其实是自己发展的天赐良机。
燕国无暇顾及南面,朝廷也被桓玄和孙恩弄得焦头烂额。
刘道规与王元德、高珣、戴耆之、曹霁几人商议,定下招揽流民、开垦荒地、训练军户、鼓励生育、积蓄粮草五策。
让毛德祖、檀道济、刘钟在北面树起大旗,招抚流民。
王元德和戴耆之率奴户继续向北向西垦荒,无论种上点什么,也比荒着强。
如今治下军户有八千三百七十二户,民户一万七千户,奴隶三万七千余口,大多数是俘虏,所有没有成亲。
既然要鼓励生育,奴隶也不能不管。
刘道规直接下令军府为他们匹配女人。
这年头男少女多,女人到处都是,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个依靠,便不会挑三拣四。
奴户有了军功,一跃成为军户的比比皆是。
上升通道打开,下面的人也就没什么怨言。
更何况刘道规治下的奴隶日子过的并不差,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白米饭,遇上重活或者大战,还有肉汤喝。
这种日子,江东很多百姓都比不上。
奴隶们娶亲成家,心就会定下来,不会想着逃跑。
境内无论生的是男娃还是女娃,军户每月一斗粮食的补助,民户七升,奴户五升,直至孩童五岁。
境内之民,男丁十六必须娶亲,女十四必须嫁人,否则会服一个月的徭役。
淮泗历来是粮仓,魏晋都有过大规模的屯田,水网体系发达,累稍加修整,几乎每年都是丰收。
当年邓艾在济河论中口出狂言:五万人轮种,每年能积余五百万石,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
每年五百万石有些难,刘道规行轻徭薄赋之策,绝大多数粮食来自于奴隶,今年只积累了八十万石。
有这些粮食,每个月一斗粮的补助小菜一碟。
随着奴隶的增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还会增长。
刘道规也舍得用在百姓身上。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39121448/678521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