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清穿之瑜贵妃升职日常 > 第五百五十二章 会失望的吧

第五百五十二章 会失望的吧


  多地出现些事故。
  起因是几句诗话。
  “中道在山根之上,两眉之间”。
  “新思乍涌心方动,旧制相羁意自囚。“
  ......
  民者朱方旦,在医术和气功方面造诣不菲,名声大噪,门徒众多。
  他提出“中道在山根之上,两眉之间”,中道指意识,他认为意识是在脑子里,即意念存在于脑,“脑”才是思维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为的“心”。
  又有几位科考不得志者汇集友人,曲水流觞,吟诗作赋,言诗间表示出对人文主义的向往,什么“新思乍涌心方动,旧制相羁意自囚”,什么“却似暖梦总牵魂”,诗词在圈中广为流传。
  再有一些富商萌发资本意识,集结起来,抱怨赋税的严苛。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被朝廷察觉到了的。
  朝廷严阵以待。
  朝中各种声音都有。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朝中人人自危。
  康熙心中掀起波涛骇浪,眉头褶皱棱角分明。
  两月了。
  纪宁都没有看到皇上的身影,娃,也有阵子没看到他皇阿玛了。
  心里也有了猜测,宫外头估计闹翻天了呢,也说明皇上面临的情况特别糟糕了。
  糟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个好消息。
  改革都是要流血的。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造成激烈的社会动荡,工人大量失业,经济危机,甚至间接导致二战的爆发。
  而此时,华夏庞大的基数群体,贫富差距极大,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或许并不适合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纪宁坚信,华夏人才济济,古来历今都不缺进步者,该死只是那个制度。
  五千年列强经历百年屈辱危机,人民才结束了王朝时代,寻找新的出路,上下两册书写都是血的教训。
  而我国能在极其落后条件下,发展短短几十几年,赶超鹰酱,底蕴不可不谓之强大。
  她猜测,现在两种结局,要么杀,要么继续寻找出路。
  基于封建制度,帝王为确保稳定的统治,对这种一般以妖言惑众,谋逆等罪名处理发动者,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快要达到巅峰的制度,不是能轻易撼动的。
  但埋下一个种子也好。
  纪宁对此不抱太大希望。
  绿绮走进来,深呼吸口气道:“主子,也不知怎了,一个几乎见不到的圣的答应就赐了死罪。”
  最近前朝不知发生了什么,隐有风闻,搞得人心惶惶。
  出了自家宫门,连话也不敢大声说。
  纪宁叹气:“别人的事就不要多管了,你们多注意点自己的言行。”
  雨水匆匆落完,地砖上的水迹,湿润了鞋底,低空中朦胧一层雾气缭绕。
  康熙行走匆促,随手挥开拂过身上的雾气,手沾上丝丝冷意,究竟挡不住这水雾的弥漫,连血红的眼,都掩盖得不分明了。
  深吸了口气,闭了下眼眸,才让梁九功敲了景仁宫的大门。
  纪宁也才预备盥洗,迎进皇上。
  还没给他换下衣物,康熙握住她的手,声音带点温暖道:“朕许久没来了,你还好吗?”
  只那眼睛里的红血丝,藏也藏不住。
  看来皇上这段日子没少愁。
  纪宁用充满温柔的眼神望着他,褪下他的外袍,道:“我都好,皇上呢?”
  康熙还没坐下,眼里流露出的疲倦触碰到她眸子里的担忧,无力地抱住人。
  绿绮见状,携人退了出去。
  康熙脑海里杂乱一片。
  后果竟这么严重。
  杀不完。
  如雨后蘑菇一样冒出。
  嘴巴硬如制造大炮的铁。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从站着到坐着,纪宁都不晓得咋开腔。
  康熙把脑袋从她肩膀上挪开,垂眸看她,目光幽深:“真的有那样的武器吗?”
  康熙一直认为,“通财货血脉若,唯有商贾”。相较于传统的重农抑商,从他治国开始,就开始改革,统一关税、度量衡,减免商人税收,鼓励粮食贸易,再放开与外夷经商的政策后,整个大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足够富裕后,他修路造桥挖水渠建堤坝抵抗自然灾害都有了银子,所有的下发的政策在有条不紊地执行,仅仅是这两年,粮食产量翻了几翻。
  尤其是军火上,在放手后,金钱投入足够,交换回来的几个传教士口中有比南怀仁掌握的技术还要先进,造出来的大炮投射目标更加精准,威力更加巨大。
  纪宁所说那样的武器,康熙一度觉得是可以制造成功的。
  却没料到,繁荣之下隐藏的祸乱,发展下去足以威胁到清朝的大一统。
  康熙开始产生动摇,即便他没有研发新的火器,凭借大清的实力,打死噶尔丹只是时间问题,收复蒙古西藏青海一下子做不到,但他还有儿子,他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睫毛眨动间,被纪宁捕捉到一丝迷茫。
  (づ′▽`)づ
  纪宁心里叹气,都给皇上整得怀疑人生了。
  轻声道:“我看到这两年里皇上做的一切,皇上让更多的百姓吃饱穿暖,他们生活过好了,便都想成为一个对大清有价值的人。我也信,皇上能走完这条路,从前诸多不敢想的事情,都可以做到。燕雀哪知鸿鹄,那些人,怎么懂皇上的雄图伟业?最尖锐的利剑执在手心,何惧之?”
  在皇上开放了与外贸易后,新事物、新思想、新工具大量传入进来,加上原生强大文明的改造,进步真的很大,还是在这几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下。
  只能说,皇上平衡玩得贼溜,在不知道供需关系的前提下,保持住商人与农民之间的交易平衡,没有出现什么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
  不成功,便成仁。
  皇上要么镇压杀人,要么艰难险阻走下去。
  只有这两条路。
  康熙知道她很聪明,景仁宫没有什么风声,可她就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纪宁的眼神充满向往。
  康熙透过她的眼神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世界。
  翌日,康熙出了景仁宫,倾斜的朦胧烟雨将身上的衣袍浸润。
  想,宁宁知道的他的选择,会失望的吧。


  https://vvadz.cc/book/97279766/411593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